罗中立《父亲》的背后:中国式的集体智慧 2011-12-08 09:40:17 来源:艺术财经 作者:和熊跳舞 点击:
这里要说的是,艺术作品的创作并不是作者一人完成,而是在特定的社会需求和艺术思潮中间,在潜在力量的引导和推动下形成的。《父亲》如何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脱颖而出,并且成为影响几代人的形象?这必须将其还原至历史的语境中方能见分晓。

1-1-父亲创作手稿-1980

1-1-父亲创作手稿-1980

1-2-父亲第一稿-守粪的农民-1978

1-2-父亲第一稿-守粪的农民-1978

1-3-父亲第二稿——粒粒皆辛苦-1978

1-3-父亲第二稿——粒粒皆辛苦-1978

1-4-父亲第四稿-生产队长转业军人-1978

1-4-父亲第四稿-生产队长转业军人-1978

 

“这就像鸟和笼子的关系一样。鸟不能捏在手里,捏在手里会死,要让它飞,但只能让它在笼子里飞。没有笼子,它就飞跑了。”  陈云 1980年12月

 

这里要说的是,艺术作品的创作并不是作者一人完成,而是在特定的社会需求和艺术思潮中间,在潜在力量的引导和推动下形成的。《父亲》如何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脱颖而出,并且成为影响几代人的形象?这必须将其还原至历史的语境中方能见分晓。

 

打通关

 

有的作品还是借助旧的题目,但是画面的内容已经是田间地头常见的喂奶、休息。

 

1977年,《法国19世纪农村风景画展览》在北京和上海展出。作品(尤其是米勒的作品)纯朴真实的风格和高超的写实技巧使中国观众赞叹不已。法国“现实主义美术”既是西方美术,也和中国建国以来美术创作的惯例,苏俄的宣传画以及德国科勒惠之的版画有某些相似之处,即没有脱离劳动普通人民大众的观赏趣味,更能满足普通观众解禁后近距离接触西方,对于西方美术带来的形式创新,在普通观众中也逐渐产生了广泛的欣赏群体。而值得注意的是,1978年开始文艺界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开始了大讨论,是否是为人民服务成为代替政治品评艺术作品的新标准。虽然这一阶段的大型创作展览还没有抛弃诗意山水画和革命圣地山水画的面貌,但已经明显开始恢复六十年代对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的理解,淡化了领袖人物的高大全形象。

 

1979年,在美协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明确指出艺术作品的政治性是来自于生活本身,这等于从美术界的上层肯定了描绘真实生活是可以被接受的主题。1979年《美术》文章《思想再解放一点》中指出,新时期的创作应该打破几个关卡,即生活关、题材关、情调关 ,情调和生活频频出现在美术创作的理论方法中,“到生活中去,应当以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感受——在此基础上的形象思维,联想,想象为中心,围绕着进行基本素材的收集,对人物思想感情和景物意境、情调深入刻画,构思,构图和推敲设计。带着你的思想感情的形象要素,正是你对生活的感受本身。”

 

许多小型画展和画会活动的作品体现出对普通日常生活的关注,题材包括村里的姑娘、节日的喜庆 ,有的作品还是借助旧的题目,但是画面的内容已经是田间地头常见的喂奶、休息等 ,在还没有形成固定模式的时候,生活化的美术创作很好地冲击了文革的死板单调的面目。

 

1980年,对于文革的表现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批判、反思和回避——批判迫害、反思人性、回避痛苦。对于人的自然性格和普遍人性的表现在80年逐渐回复到美术创作之中。批判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增多,在1980年初达到了高潮。1980年1月《美术》上发表了程宜明关于创作连环画《枫》的一些想法,为《枫》的创作作了辩护。程丛林的作品《1968年X月X日的雪》 也刊登在这期《美术》的插图版中。这幅作品再现了文革武斗事件,用真实的形象和色彩,构成了当时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主题。1980年2月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十周年美展》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作品分别是《枫》和《1968年X月X日的雪》。这说明批判现实主义题材已经排除阻力,在美术界占据了主导地位。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