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对国内艺术教育绝望 称关注拍卖数字荒谬 2011-12-13 09:42:14 来源:《扬子晚报》 点击:
林旭东、陈丹青、韩辛三位“50后”艺术家正在中国油画院美术馆用展览讲述“40年的故事”。昨日,三位好朋友来到南京先锋书店和南京大学,和年轻的听众分享由画展引发的青春梦想和艺术困惑等话题。很多人是冲着“愤青”陈丹青来的,但沉静的林旭东、活泼的韩辛,他们与陈丹青组成的奇妙组合……

惭愧《退步集》带给读者困惑

 

听说一个爱读陈丹青的《退步集》等书的孩子,选择退学,却陷入找不到工作,画画也没有出路的窘境。对此陈丹青说,“看了书,被我的胡说八道误导,我很难过。读了我的书,就想要对抗体制,我扛得起,你们输不起。”陈丹青回顾自己在南京插队的经历,曾在江浦一个村办的骨灰盒厂画过近600个骨灰盒;参加装卸工招工,结果因为上海知青出身被刷下来,经历很多拒绝和挫折。“曾经浙大有个学生看了书退学了,挣扎着几乎活不下去,我很惭愧。我对他说,有什么能帮到你,我一定帮你。后来他要去意大利留学被拒签,我给他写了推荐信,竟然就成了。现在他在米兰发展得很好,有自己的画廊。这是好的例子。但很多孩子不知道我经历的挫折,并不是每个人都付得起代价,也可能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对此,我很难过,劝你们选好一点的书读。”

 

对话篇:

 

关注拍卖数字很荒谬

 

记者:对南京的印象如何?

 

陈丹青:我对南京很有感情,我太太曾经在南艺读书。南京的文化氛围很浓,比上海好。

 

记者:为什么不写博客了?不开微博是为了保护私人空间?

 

陈丹青:没时间写……别一直跟我说话,多跟我朋友聊聊。年纪大了,我要是三十来岁,肯定会开。你要是到我这个年纪,就知道了。

 

记者:您很喜欢看《非诚勿扰》?

 

陈丹青:很真实,小白领公务员海归说的话不一样,你不知道他下一分钟会说什么。央视的节目现在全是假的。炒作?上电视哪个不炒作?

 

记者:最近北京秋拍徐悲鸿的作品拍出了天价,您的画也卖得很贵,您怎么看?

 

陈丹青:没看法,这是商业活动,卖东西而已。在美国拍卖消息不会成为所有媒体关注的东西。不像中国这么关心价位。中国穷惨了,所以现在一直讲钱。完全是荒谬的,我拿不到的。但这也是好事。中国从来就有拍卖,就有市场,只是现在恢复了,会有一点不正常,没什么好惊讶的。

 

 


【编辑:汤志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