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友情——四十年的故事”讲述陈丹青与友人的峥嵘岁月 2011-12-15 13:32:17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徐婉娟 点击:
2011年12月13日晚上7点半, “艺术与友情——四十年的故事”讲座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行。此次活动讲述林旭东、陈丹青、韩辛三人一段40年的有关艺术,岁月和兄弟情谊的峥嵘岁月。

“艺术与友情——四十年的故事”讲述陈丹青与友人的峥嵘岁月

“艺术与友情”活动现场

 

2011年12月13日(99艺术网上海站 徐婉娟)晚上7点半, “艺术与友情——四十年的故事”讲座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行。此次讲座主题为“艺术与友情”,讲述林旭东、陈丹青、韩辛三人一段40年的有关艺术,岁月和兄弟情谊的峥嵘岁月。慕名前来参加活动人数约有四、五百人,拥挤在多伦现在美术馆内聆听3人共叙40年的故事。

 

林旭东:1951年生于上海,画家,曾为北京广播学院导演系教授,纪录电影研究者与推动者、电影评论家。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画家、文艺评论家,以《西藏组画》蜚声画坛,后客居纽约。 韩辛:1955年生于上海,画家, 1972年在“黑画展”上与吴大羽并称为“老小画怪”,旅居海外二十多年。

 

文革时期,他们上山下乡,因绘画结缘;文革结束,他们读书、出国、创作,隔岸观望或者跨域坚守;身处变革中国,他们出入体制,却长期游荡在“主流”之外。

 

无论日后声名几何,昔日友情毫不褪色;无论世道几多变异,赤子之心依旧。四十年的故事,勾勒出当代美术的浮沉轨辙,如同镜像,让我们知道物质匮乏的时代不必然总是文化的荒年。 今日,在上海,让我们伴着泛黄的老照片、少年时醉心的音乐,回到林旭东、陈丹青、韩辛四十年前的语境,分享他们的故事。

 

林旭东: 一天上街,在淮海路上迎头就遇见了病后的丹青和他爸爸。以后就开始你来我往地时常见面……他这几年的画中,我比较有感于他的印刷品写生,形式上是他在美后期图像并置的延续,但已不只游戏概念,娓娓道来的是他的衷肠。 上海有一路画家,当时从来不与官方的展览机构发生关系,风格唯美。浸淫在此等高蹈的作风中,韩辛当时画花朵有如焰火,画街景似有郁特里罗神助……见到他去美国后画的《地铁》,我着实一惊,他果真要和那些伟大的艺术家那样,用这一结构逻辑来支撑起一片独有的表达世界? 陈丹青: 辛儿自小躁动,老来尤嫌絮叨;旭东,永远独自沉静,听乐、看书、画画。他是我们的长兄与重量,在他的寓所,我们开始想象欧洲。从那时直到今天,我和韩辛但凡画了什么,惟愿听旭东说几句话,可是旭东看画,大抵沉默。我的来路固然牵连上海那点西化渊源的残余,但其实,真真确确的影响来自旭东与韩辛。近时翻检彼此的旧作,我好生惊讶:在一个以二手三手苏联套路覆盖本土油画的年代,旭东与韩辛的直觉,竟使极度匮乏的自学生涯挣脱单一的影响,触探当年所能企及的资源,并尽可能画品端正——在这次展览中,三个老家伙的初期作风和相互影响,将会凸显:早在七十年代,我画中那点欧洲意识就来自旭东与韩辛。同辈的腻友好比镜面,回看七十年代的旧作,我们虽是三种性格、三副面孔,然而真的是彼此的老师:迄今,我仍然羡慕韩辛猖狂,他的画反衬我的因循而拘谨,我爱旭东淳厚,他的画提醒我的轻浅与巧熟。 韩辛: 其实我认识丹青在先,记得一进门看到丹青家里的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画,挂在正中有一幅戴大沿帽穿白制服的人民警察的肖像和一幅大的油画创作“烈士的大刀“。对于当时属于正宗”野路子“的我,出于本能的不喜欢:认为它们不够野不够洋派,不服贴。但是就画论画,丹青流畅的用笔和响亮的色块及作画迅捷熟练的把握能力,使我这个目空一切的神童,还是嫉妒了,酸了好几天。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