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诺贝尔家族后人 2011-12-23 10:11:38 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华琪 点击:
在每年的12月10日,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瑞典王室都会在市政厅“蓝厅”举行盛大的晚宴招待当年的诺奖得主以及1000多名其它宾客。这一天,上百个镜头聚焦上千名裹在华服中的宾客,当地电视台甚至会进行长达4小时的晚宴直播。然而,在摄像机的视线之外,市政厅的地下室餐厅……

92岁高龄的维克多-诺贝尔算得上今天诺贝尔家族的最年长者(摄影 Hakan Lindgren)

92岁高龄的维克多-诺贝尔算得上今天诺贝尔家族的最年长者(摄影 Hakan Lindgren)

 

“并不是每个人都姓诺贝尔,比如说我。不用这个姓也就很少有人会来问我的家史。我们有一句一直和孩子说的老话,祖先的荣耀是祖先的,你必须创造属于你自己的荣耀。”诺贝尔家族协会会长托马斯-提登在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坦言。

 

在每年的12月10日,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瑞典王室都会在市政厅“蓝厅”举行盛大的晚宴招待当年的诺奖得主以及1000多名其它宾客。这一天,上百个镜头聚焦上千名裹在华服中的宾客,当地电视台甚至会进行长达4小时的晚宴直播。然而,在摄像机的视线之外,市政厅的地下室餐厅,楼上觥筹交错时,地下室的长桌子边也有50个人在聆听祝酒辞。那是诺贝尔家族一年一度的年终聚会。

 

“家族每年会有8个人参加晚宴,一到7点,原本在门口聊天的人就自动分为两拨,一拨进入蓝厅,一拨往地下室走。”家族协会会长托马斯-提登(Thomas Tyden)对记者说。

 

炸弹大王诺贝尔无疑是诺贝尔家族里最有名望的人,可在他还在世的时代,他却并不是最耀眼的一个。1895年,当这个富有的欧洲流浪汉在巴黎撰写遗嘱时,他的两位哥哥罗伯特(Robert)和路德维希(Ludvig)在高加索地区建立的石油公司,产量直逼世界第一。1896年,阿尔弗雷德去世。之后的几年里,围绕诺贝尔奖设立的争议不断,亲戚们意见也不统一。

 

据后人叙述,当时掌管石油公司的伊曼努尔(Emanuel)(路德维希的儿子)代表家族去面见瑞典国王,他将拳头“啪”一声敲在桌上,说没什么可讨论的,慷慨地同意无条件执行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愿。那时,他们几乎是东欧地区最富有的人。可当时谁也无法预料,十几年后,他们就陷入了几乎一无所有的窘境。1918年,苏共将诺贝尔家族的石油产业全部国有化,所有家族成员以难民身份离开俄国。最后一个离开的伊曼努尔甚至不得不打扮成农夫。

 

诺贝尔一生未婚,没有子嗣,他的两个哥哥各自生育了不少子女。1918年的逃亡让家族逐渐分化,罗伯特的后人逃往芬兰,并居住至今。路德维希的后人们则回到祖国瑞典。记者在斯德哥尔摩及周边地区走访了几位诺贝尔家族的后人,听他们叙述逃亡至今的生活,以及他们眼中的诺贝尔奖。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