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世界尽头图景的最佳地”——2011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记 2011-12-27 09:54:45 来源:艺讯中国 作者:欧美琳 申舶良译 点击:
到连州去,需要从广州乘车4小时,途径热闹的街巷和闪耀着污染流光的河渠,饱览车水马龙的高速路连接着许多艳丽的楼盘,然后穿过雾霭朦朦的山道,进入山另一边温和的谷地。连州这个小城市就连很多中国人都闻所未闻,更遑论海外来宾。然而在这座小城中已举办到第7届的连州摄影年展试图将这一切改变

王玉文《工人》2009年 本钢一炼铁拆迁

王玉文《工人》2009年 本钢一炼铁拆迁

 

到连州去,需要从广州乘车4小时,途径热闹的街巷和闪耀着污染流光的河渠,饱览车水马龙的高速路连接着许多艳丽的楼盘,然后穿过雾霭朦朦的山道,进入山另一边温和的谷地。连州这个小城市就连很多中国人都闻所未闻,更遑论海外来宾。然而在这座小城中已举办到第7届的连州摄影年展试图将这一切改变。

 

无名和僻远曾是这座城市最大的魅力所在。古时候,这里曾是士人避离朝廷游赏养心的佳地,也有很多遭到贬谪的朝臣曾在这座慵懒的亚热带小城以诗画了却余生。

 

如今,在这宁静而繁荣之地,你能享受美好的南国气候和相对较少受到工业污染的清洁空气。而对广东这种GDP位居中国之首的大省的任何一个城市而言,这小小的佳处绝不显得饱足。大约在7年前,这座城市的领导人们试图打造非同寻常的品牌,大力推进后来成为流行词的“文化产业”。这座城市没有太多人口,没有多少高校和外籍人士,没有建设机场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打算,连州明智地决定不去跟双年展、电影节或“地标建筑”的风潮,却选择了举办“国际”摄影年展。

 

这一举动是步那开创风气并取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的后尘,这一大展在每年秋天都会使平遥的古街上挤满各路摄影发烧友和琳琅满目的“展览”。而连州的目标更高,与中国资深批评家、策展人段煜婷签下10年合同打造国际摄影年展,并在每年邀请数位高端联合策展人共同操刀。去年的联合策展人是国际知名的费大为,曾任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如今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巴黎,今年则由美国国际摄影中心的策展人克里斯多夫-菲利浦斯(Christopher Phillips)担任展览总策展人。今年,菲利浦斯和段煜婷将展览主题定为“向着社会的景观”,暗示出对纪实摄影的关注。这对看厌了半个世纪前的美国摄影师如李-弗里德兰德(Lee Friedlander)和黛安-阿勃丝(Diane Arbus)的作品的西方观众来说或许有些陈旧。而在中国飞速发展的语境中,社会的边界一直处于流动的状态,对社会景观的纪录仍具有实在的迫切性。

 

段煜婷与菲利浦斯同一个国际化的策展团队一道工作,其中包括莫斯科摄影博物馆和多媒体艺术博物馆主任奥尔加-丝维布洛娃(Olga Sviblova),法国尼埃普斯摄影博物馆馆长弗朗索-萨瓦尔(Francois Cheval)与本土策展人、评论家、摄影师江融和章翔鸥,还有美国国际摄影中心的乔安娜-莱韩(Joanna Lehan),他们一同为本届摄影年展选择了18位国际摄影师和52位中国摄影师的作品。

 

尽管如Mary Mattingly等生活在美国的摄影师为本次展览带来新鲜的血液(她的一组精彩作品呈现出后启示录般的世界中的生活图景),多数策展人选择的国外摄影师的作品都是对地球上最为极端和遭到破坏的场所的体现,以此与记录飞速发展步伐的中国摄影师们的图像力量相配。

 

这种方式产生了一些怪异而动人的并置。作为摄影年展的三大展场之一的一座废弃的粮仓中有Sergey Shestakov那壮观的系列摄影作品《通向未来的道路 第一站》,于去年拍摄于切尔诺贝利30公里的隔离区。这些如荒废在中游的幽灵船般诡异而悲痛的图景,在中国摄影师王晓东拍摄的废弃游乐园和傅为新拍摄的那些施工数年又落得被拆除的命运的公寓大楼中的玩具的作品中找到了令人惊心的共性。

 

同时,黎巴嫩摄影师Ziad Antar的《过期肖像》系列摄影作品创作于上一个十年里,运用上世纪40年代的照相机和70年代的过期胶片,仿佛溶解在阴影之中,就像唐浩武作品《他 境》中在寒冷中将自己包裹起来的老舞者。两位摄影师都有意地在照片里营造出一种年岁感,仿佛唤起对一个仍未完全失落的世界的乡愁。而当唐浩武将照相机朝向中国的“农民工”大军时,他的作品确实很动人。农民工们希望进入一个他们无法获得安居许可的世界的心情,他们每日生活的顽强拼搏,都令人想起摄影最早诞生的那个年月——欧洲19世纪的工业大发展。

 

所有这些图像的力量都被谷仓的环境所强化,尽管有些照片仿佛是被随意地布置。这个“场馆”像是在摄影师们到来前才被洒扫一新,在粉刷得雪白的内部偶尔会见到谷粒点缀着地面。

 

参展的中国摄影师们几乎都以各自的方式处理着他们的社会边缘问题,却并非所有人都将这边缘当作糟糕的所在。朱丹阳《年轻的夜》中纵酒的年轻人们消耗着青春,却狂喜兴奋,林志鹏作品中的同性恋男孩在他们床上的斑驳阳光中无忧无虑地亲吻。

 

2011连州摄影年展最令人难忘的是其真诚和严肃的态度,参展者的水准自不必言,当地主办方的立场亦然。这其中当然能看出美化连州这座城市的形象的意图,而本届摄影年展也确实致力于探索中国和全世界纪实摄影的发展情况。

本次活动的开放性也可圈可点。全国的摄影师们不仅前来参加展览,也来会面并讨论作品。我在连州的最后一晚参加过在果品仓举办的一场幻灯放映活动,这一功能被改变的工业空间在当晚成为年展上中国年轻一辈摄影师的乐园。放映一直延续到深夜,20来位观众一直聚精会神地观看着他们的世界以黑白和饱和色呈现出的多样图景,其中有些图景来自满洲里、广州、四川或台湾。

 

第二天,一群国际知名人士聚集在这座僻远的小城,为本届摄影年展助阵,策展人菲利浦斯、蕾韩、丝维布洛娃和萨瓦尔,美国著名评论家薇姬•戈德堡(Viki Goldberg),美国联系图片社主席罗伯特•普雷基(Robert Pledge),美国视觉艺术学院影像传媒系主席查尔斯•特拉布(Charles Traub)都一致认为只是由于地处偏僻才令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摄影年展的目标尚未实现。有人说:“要是附近有个机场……”。但你能感觉到说者并非此意。连州地处偏僻,而或许正因为如此(像在古时候一样),才是其魅力所在。

 

在回广州的大巴上,我与一位北京的年轻记者、批评家聊起我们看到的一切。我们都同意连州的僻远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其如此美好的原因。从Mattingly和Shestakov的后启示录式图景到新摄影大奖获得者王远凌作品中令人伤感的重庆“十八梯”居民肖像,都证明连州是展示世界尽头图景的最佳地。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