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喜蛙:范曾郭庆祥官司的后现代价值 2012-01-06 13:07:18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曹喜蛙 点击:
因撰文提出范曾“流水线作画”,由此吃上官司的收藏家郭庆祥,经历二审,以败诉告终——法院判令其赔偿范曾7万元,并书面赔礼道歉。郭庆祥表示已经提出申诉,要同范曾把官司打到底。

因撰文提出范曾“流水线作画”,由此吃上官司的收藏家郭庆祥,经历二审,以败诉告终——法院判令其赔偿范曾7万元,并书面赔礼道歉。郭庆祥表示已经提出申诉,要同范曾把官司打到底。

 

到目前为止,可以说这个官司是画家范曾赢了,而且是二审赢了,尽管收藏家郭庆祥表示还要申诉。但其实这个官司仍然充满“罗生门”的味道,此前还听说范曾的画在去年秋拍中已经受到点影响,不少画都在拍卖中流拍。

 

有关范曾的画流拍的原因,有人说是因为“流水线作画”这个官司,我觉得客观讲有一部分原因确实是因为这个官司,但也不完全是。仔细琢磨主要还是因为整个书画拍卖市场的低谷,同期很多画家的作品也有流拍现象,但大家可能忽略了范曾的画在拍卖市场实在是太多了,如果大市场不好受冲击肯定首先是他的画,因为很多人手里都有范曾的画,也就是说在中国几乎想要范曾画的人几乎人人都有了。

 

本质上讲“流水线作画”即使是真的,也不能降低范曾那些代表作的艺术价值,事实上哪个画家的作品都有好作品、次作品,尤其中国水墨画,画起来的确不需要很多时间,有时候几分钟就能画一幅,而且不见得艺术价值就低。其实,这也为中国水墨画走向市场、走向世界提出一个挑战,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什么中国书画家在国际上看好的艺术家往往都是油画,水墨画的份额相对要少很多。

 

范曾其实是一个很时尚、新潮的画家,对他的画的艺术价值、社会意义的学术研究其实并不到位,很多肉麻的吹捧都没有什么学术价值,也没有艺术史的意义,整个学术界对范曾的评价也不见得公允。

 

本来范曾、郭庆祥官司应该引起更多评论家的关注,但是我们美术评论界的人看笑话的人太多了,没有几个是认真做学问的,使这个官司更加显得“罗生门”,而大多数听众、观众、读者都只能是被动的“庸众”。而像范曾、郭庆祥这样较真、认真的人实在太少了,某种程度上范曾、郭庆祥都值得钦佩。

 

从世俗的角度看,画家范曾在这个官司中即使赢了,也是得不偿失;而收藏家郭庆祥即使输了,也会获得更多的知名度,此官司前有几个业外的人知道郭庆祥?

 

从艺术、学术和社会学的意义上看,画家范曾、收藏家郭庆祥都在尽自己的意义,都在付出、尽职,尤其范曾搭上了自己一生几乎完美的声誉,随着这个官司更大范围的社会影响,此前那些学院派学者对范曾在美术史上有没有地位的质疑将自动有了答案,因为此一官司画家范曾、收藏家郭庆祥都将自动进入美术史,研究中国此一阶段美术现象的人都不能绕开这个官司,因为这个官司赋予了中国水墨画一层“后现代”的意义。

 

范曾大量的作品艺术价值可能并不高,但是具有鲜有的工业时代的后现代意义、美化生活的意义,因为在现代艺术中“复制”是有特殊的能指和所指,在这个层面上讲郭庆祥有点老土和过时。本来范曾的“流水线作画”没有意义,但是经郭庆祥这么一配合,又产生了意义,的确令人啼笑皆非,类似夫妻吵架,不吵吧生气、郁闷,吵吧又担心破坏了当初的美好愿望,索性这么破罐子破摔吧,反而又有点甜蜜起来。

 

生活、艺术和美,都是动态的、生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僵化、不变得秩序都是没有生命力的,还是我们老祖先的《易经》说的对:变是正常的,不变是不可能的。如何在波澜壮阔变的过程中,捍卫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是所有艺术家的责任和天职,就类似我们解放战争中的国军、共军的军人,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战场上的懈怠都是可耻的。

 

【相关阅读】

画家范曾诉郭庆祥名誉侵权案胜诉 终审维持原判

郭庆祥声明不会向范曾道歉

画家范曾诉郭庆祥名誉侵权案二审不开庭审理

高危的艺术批评:郭庆祥不点名批评范曾被诉

朱小钧:艺术批评应保持相对独立性

一审判决给人留下思考:流水线作业打败了艺术批评?

法律界、美术界人士:“撼山易,撼范曾难!”(图)

范曾状告郭庆祥案续:律师称这犹如当年彭宇案

范曾诉郭庆祥案引关注 文艺批评应该怎样批?

法院判决郭庆祥向范曾书面道歉并赔偿7万元

画家范曾与郭庆祥打官司:当唤起文艺批评尊严

郭庆祥、范曾官司引发的思考

范曾状告郭庆祥是“文艺批评”还是“名誉侵权”

范曾告郭庆祥多此一怒

郭庆祥:画家向“钱”看 “伪”艺术怕曝光?

 


【编辑:成小卫】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