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沪申画廊的经营之道 2012-01-07 09:52:58 来源:雅昌艺术网 点击:
沪申画廊总监马修非常不赞同拍卖公司越俎代庖替代画廊去做画廊的事,这样会完全弄乱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价格。他认为画廊销售结果是由展览质量决定的。

沪申画廊

沪申画廊

 

沪申画廊巨大的展示空间利弊兼半。好的地方在于,体量很大的展览总是能把展览内容讲述清楚,把旨意发掘得很深刻;画廊可以同时做16个艺术家的展览,工作量非常之大,但也乐在其中。市场最终应该跟着展览动向走,马修说,他非常不赞同现在拍卖公司越俎代庖替代画廊去做画廊做的事情,例如,越过画廊直接去和艺术家谈买卖,这样会完全弄乱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价格。但是,拍卖公司又不做展览,展览是整个艺术活动中最根基性的造血行为,艺术最终都要靠完成一个个无论大小认真严肃的展览来发展和进步。所以,沪申画廊每年坚持至少做6个展览,保证展览要有影响力,希望吸引尽可能多的批评的声音。但巨大的空间也带来经营成本上的压力,有时候画廊会将空间出租给某些需要有意思的场地来做活动搞派对的公司组织,这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但画廊的工作人员那个时候也需要服务这个活动,不过国内国外很多画廊也一直这样做。

 

在艺术作品销售相关的问题上,沪申画廊坚持本着做好展览的纯粹目的去做展览,销售结果是由展览质量决定的,当人们看到喜欢的作品,购买行为自然就会发生,毕竟上海是一个具有高端消费能力的城市,而外滩三号又是这群具有高端消费能力人群的聚集地。马修举例说,五月份做的展览“我们是政纯办”是自己十分喜欢的一个展览,非常的不商业,原以为不会有什么销售,但最后还卖了东西,这是一个令自己都吃惊的结果,所以更加坚定了要做好展览的信心,因为藏家买家都会看到你的用心,会相信你在艺术上的选择,愿意去购买你挑选的艺术家的作品;还有一个展览叫“宣o延”,因为觉得中国的传统书画收藏还是风起云涌,那么当代艺术的藏家可能也会对借鉴传统技法的当代艺术作品有兴趣,拿来宣纸这个主题,展示了非常漂亮、易于收藏的作品,可以说这是以市场为导向的一次展览实验,最后销售状况没有特别良好,所以单纯地迎合所谓的购买喜好的展览举动并不值得继续。

 

马修说自己很清楚,沪申画廊不光只是想做中国最好的当代艺术,同时要做全世界的当代艺术大师。上海的美术馆不做这些展览,所以沪申画廊要做。当然市场也是肯定要考虑的,而且市场的工作要做在展览之前,从最简单的向藏家介绍艺术家开始。画廊并不太在意作品的形式,好的作品从来不用着急归属,最近刚刚售出的一件特别观念性的作品,为藏家准备的这份销售合同画廊花了整整7个月时间,但这非常值得,因为这就传递了一个信息,在艺术上过硬的作品,很多人等着带它回家。不过我们不能否认,国外的藏家还是相较“勇敢”,他们会为一件非常奇怪的装置或录像欣喜若狂。

 

前段时间The Rubells家族到访沪申画廊,对方惊讶于某些如此高价格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自己竟然从未在任何一家美术馆见到过。一件艺术品如果只被讨论市场情况而没有任何批评的价值,就沦为了一个市场的现象,失去了作为艺术品的基本属性。马修说最近大家都在谈艺术基金,在国外很多大藏家本身都位列一些知名美术馆收藏委员会,所以这些藏家所做的基金和美术馆交流很多,是一个系统,但在中国很多收藏家自己就是一个“基金”,炒作艺术家,扩大作品市场影响力,最后买进卖出几把赚钱,似乎是艺术本身没有价值,大家谈得多了也就有了价值。并不是说不能谈市场价值,但在作品的学术和历史方面不做研究,只以市场价格来看价值,这就失去了平衡。

 

马修说自己喜欢真正去了解艺术品,有自己想法的收藏家。就像如果你去那些大商场里的豪华商店,你当然可以买到最贵的衣服和包,你自己不需要太多判断,媒体和名流会告诉你你买的是名牌,东西不会错;但你若有见地,你就会去寻找那些更有意思更难得的设计,你寻找路边的小店买到最适合自己又不会贵得离谱的东西。那些只去艺术博览会和拍卖场上的买家是冲着价格去的,而那些喜欢到画廊看展览,和艺术家、策展人聊天的买家自己本身就是专家,他们不需要被告知作品的好坏,他们只需要一个人可以去相信,如果他们信赖画廊总监,他们就会青睐这家画廊。沪申画廊每天就能接待很多这样的客人,这其中也有一些从未接触过当代艺术的访客,但从他们想参观展览走入画廊的那一刻起,他们就有着自己对艺术唯一的想法,与他们的对话是马修很期待的事情。新加坡有一对同性夫妇创立了一个MaGMA艺术收藏(magma.sg),他们购买的每一件作品都伴随他们情感的发展路程,从第一次相遇到相识相知,他们用收藏艺术作品来纪念人生。马修真诚地说,画廊很希望拥有这样的收藏家。
 

 


【编辑:冯漫雨】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