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拍而不买的玄机 2012-01-16 09:21:34 来源:《信息时报》 点击:
艺术品市场为什么如此“热”?“天价拍品”疯狂的背后有怎样的原因?那些在艺术品拍卖会上成交却事后不付款的事件为什么屡屡发生?记者就此采访了本地艺术品市场的知情人士,对此进行了一些可能的观察。

 

“拍而不买”,原因五花八门

 

“拍了以后不支付,这里的原因是五花八门的。”朱述贤说,其中有些人是并非故意假拍,而是拍下藏品之后经济原因发生变化而无力支付,这种情况很常见,因为许多买家同时也是卖家,带来几张画想卖,也想买些别的画,如果他带来的藏品没能如愿卖出,却拍下了别人出售的藏品,就会造成资金周转不灵,不得不欠款。 “去年9月融德那场就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卖家送了几百张画来,结果很意外没拍掉,可是他又在同一场买下了一堆画,结果资金周转不灵,拖了几个月才结了账,产生的连锁反应到现在还在继续。”

 

以上这种还可说有情可原,另一些“拍而不买”则可能是故意为之。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造成天价拍品拍而不付款的原因有的是拍卖行从利益的角度出发,同意委托方炒作,事先说好佣金,默许委托方布置托儿举牌,将作品炒到天价。也有的是买家和卖家拍卖之前有私下协议,比如说把拍品举到2000万,下来实际800万成交。

 

这样虚托市场,最浅层的目的是炒作艺术家和作品身价,还涉及到送礼、洗钱等很多重原因。在这种虚高的市场、热烈紧张的现场气氛影响下,自然也有真正的买家被气氛影响冲动举牌,事后又对价格后悔的,于是拍后不付款。更有买家在举牌之后听到消息,质疑拍品的真实性。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近年来,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现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假货泛滥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有的买家在拍下一件拍品后,忽然听闻作品有真伪的疑问,自然就决定不付款了。

 

惩罚力度弱不足以约束市场

 

看来,经过近20年发展的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诚信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业内人士在讨论这一话题的时候,还是归因于市场培育。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各种问题也都不是绝对没有,但惩罚是极其严格的。以法国为例,法律规定买家如果竞拍成功,最终拒绝付款,将被判处2.25万欧元罚款和6个月监禁。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如果恶意竞拍又不付款,除了以后都别想进场之外,也会在入港资格上受到质疑。而在内地,一般只有在开拍前拍卖行方收取一定金额的保证金,一旦买后赖账,其处罚也就是这笔事先交的保证金不予退还。虽然保证金的数额现在已经逐渐提高,比如在2011年秋拍之前,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将一般性拍卖会的竞买保证金从20万元提高至50万元,保利夜场竞买保证金调整为100万元,北京永乐也将登记竞拍保证金提至20万元人民币,买家酬金由 12%调至15%。但这个惩罚成本相对来说还是很低的。

 

而且,即使是这样的保证金制度也难以完全执行,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还处在萌芽起步的阶段,门槛太高的话就会造成入场人数太少,不规范的市场还带来了人情入场的现象,有业内人士称,虽然有的拍卖会入场人数不少,但真正放了押金的也许不到一半。连最基本的保障都不存在的时候,市场该如何保护呢?谈到这一话题,受访的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地表示,机制需规范,诚信太重要。

 

文交所清理整顿措施正式下发

 

由香港苏富比起诉任春霞的事件同时引发了人们对其背后以泰山文交所为代表的文交所的质疑。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一年的时间,国内冒出了78家文化艺术品类交易所,其中7家正在筹建中,还有两家不确定。文交所野蛮生长的背后,是审批机构的极端随意,有的经工商部门注册,有的经金融部门批准,甚至有的审批部门竟然是地方文联。

 

前两天,由中宣部等5个部门出台的《加强文化产权交易和艺术品交易管理的意见》(即“49号文”)下发到了各地,催促各地组织力量整顿文交所。这给很多之前尚抱希望,持观望态度的文交所判了“死期”。按照文件,以后新设立文交所,必须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批准前还要征求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的意见,并经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认可。

 

在各地整顿规范文交所的要求中,49号文提出了4个“不得”,这也是今后艺术品份额化产品的生存条件文交所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不得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不得将权益按照标准化交易单位持续挂牌交易,任何投资者买入后卖出,或卖出后买入同一交易品种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5个交易日。

 

文交所设立门槛大幅提高,遍地开花的历史宣告结束。这也许可以抑制一部分买家的投机行为吧。

 

 


【编辑:颜媛媛】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