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把中国建筑的根留住 2012-01-30 11:39:10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吴波 点击:
他的作品惊艳世界,也引争议无数 他被尊为大师,却几无理论著述。2012年图书订货会期间,贝聿铭唯一授权出版的中文译本《贝聿铭全集》首发,成为本届订货会图书亮点。贝聿铭一生的七十多件作品,几乎都享誉世界。有人说他是狂徒,以一介华人身份,将一座晶莹剔透的金字塔……

 《贝聿铭全集》

《贝聿铭全集》

 

他的作品惊艳世界,也引争议无数 他被尊为大师,却几无理论著述。

 

2012年图书订货会期间,贝聿铭唯一授权出版的中文译本《贝聿铭全集》首发,成为本届订货会图书亮点。

 

贝聿铭一生的七十多件作品,几乎都享誉世界。有人说他是狂徒,以一介华人身份,将一座晶莹剔透的金字塔搬进了法国人的“圣地”卢浮宫。他的作品每每造价惊人,引发争议无数;他被尊为大师,却几乎没留下理论著述。关于他的建筑作品的争议和话题之多,丝毫不亚于他那享誉国际建筑界的大师荣耀。《贝聿铭全集》的出版无疑可以让我们解读贝聿铭的建筑人生,解读现代建筑的中国心。该书译者、建筑学博士郑小东先生接受本报专访,畅谈贝氏设计理念。

 

作品征服世界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这本《贝聿铭全集》诠释了这个著名建筑大师的传奇设计人生。

 

贝聿铭于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83年,贝聿铭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建筑奖。1990年退休。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

 

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中,都有贝聿铭的“作品”。他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还有丹佛市的摩天大楼、纽约市的议会中心,也使很多人为之倾倒。在贝聿铭设计的那么多的建筑物中,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最令人叹为观止。贝聿铭还曾应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完成了法国巴黎卢浮宫的改扩建设计。使这个拥有埃菲尔铁塔等世界建筑奇迹的国度也为之倾倒。这项工程完工后,卢浮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人们赞扬这位东方民族的设计师,说他的独到设计“征服了巴黎”。

 

赋予现代建筑一颗“中国心”

 

贝聿铭在本书的自序中写道,“离开中国八十多年了,而七十多年的建筑生涯大多在美国和欧洲,应该说我是个西方建筑师。我的建筑设计从不刻意地去中国化,但中国文化对我影响至深。我深爱中国优美的诗词、绘画、园林,那是我设计灵感之源泉。”贝聿铭专门为本书中文译本出版撰写的简短序言中,对中国年轻的建筑师们寄予厚望:“我很高兴有幸在中国参与了几项设计,从早期的香山饭店到近年的苏州博物馆,我都致力于探索一条中国建筑的现代之路。中国建筑的根可以是传统的,而芽则应当是新芽,这也是中国建筑的希望所在。”

 

该书的译者之一、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郑小东告诉记者,贝聿铭之所以在中国家喻户晓,并不仅仅因为他是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被称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获得了几乎所有建筑方面的重要奖项,同时积极探索艺术、历史和建筑的融合,他也是唯一一位荣任过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院长的建筑师。尤其是他对于中国文化的推崇和对“留住中国建筑的根”的不懈追求,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需要和价值取向。

 

贝聿铭现在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就是香港的中银大厦。在父亲的赐福和荣耀的促动下,65岁的贝聿铭完成了这个设计。再次证明自己有能力为国人留下一栋傲人的摩天大厦。他说,我必须说我感到骄傲,这是我生命中的一件大事。遗憾的是,贝聿铭的父亲已经去世,连儿子设计的模型照片也没有见到。

 

贝聿铭说,在西方各大城市戴着高帽的后现代主义大楼林立之时,中银大厦就成了东方有所回应的建筑,也成为象征香港回归后的前景。它必须是光明的,所以中银大厦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中国银行在世界银行界显著地位的象征。贝聿铭设计的中银大厦必须抵御住地震和大风的挑战,而这些挑战也给这个建筑带来特色,他成功地做出了工程设计的大胆尝试,建筑的最高脊柱将整个建筑的重量分到四个角上,脊柱每到一个交汇处就将重量分散到四周的分柱上,通过把重力引向外部,整个结构可以不使用任何内部支撑物,从而达到节省钢材开支的目的。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强调实用功能的例子,它强调了结构胜于形状,从而成为贝聿铭充满激情的几何学概念。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