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着多年艺博会经验的洛伦佐-鲁道夫在第二届“艺术登陆新加坡”展会战略上打出了一张强有力的牌,他突出强调了“在亚洲,突出亚洲的艺术中收藏家是非常、非常重要”。他说,“相比于美国或欧洲,在那里有良好的美术基础设施美术馆、博物馆,以及一个强大的画廊制度,在亚洲,则非常不同,很多美术基础实施还处于建设中,而在亚洲,收藏家们则成为今天艺术界的主要演员”。正因为如此“艺术登陆新加坡”联手亚洲重要的当代艺术收藏家,主打“我们是亚洲”的广告运动,这运动似乎引导着亚洲的收藏家或者大财主们,在此可以取得更多的自信和安全感。“我们是亚洲”其中包括:金昌一(韩国)、Deddy库苏马(印度尼西亚)、林明珠(中国)、维尔托德和多米尼克利维(法国)、Miyatsu大辅(日本)、Lekha Anupam Poddar(印度)、黄刚香港Djien博士(印度尼西亚)、乔志彬(中国)、乌里-希克(瑞士)、Woffles吴博士(新加坡)、杨斌(中国)等。洛伦佐先生在近几年时间,帮助建立和现在在美国最大的艺术盛会的潜在买家包括富裕的东南亚买家越来越多,而有兴趣的买家们也前列在全球当代亚洲艺术收藏体系中。
艺博会销售各有买主 整体“走”的慢
第二届“艺术登陆新加坡”尽管低于其预计参观人数约50,000人(去年约32,000人),在销售上没有惊人数字,但也是各有买主,在销售方面,今年成交价最高的,是新加坡本地买家在秀瓷画廊以200万新元买下的德国观念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一幅画。这幅50公分长、75公分宽的抽象画名为“Abstraktes Bild”,是格哈德-里希特2001年的作品。
Haunch of Venison画廊售出了贡嘎嘉措(Gonkar Gyatso)的数件作品,包括作于2011年的“Dissected Buddha”(售价20万美元)以及一件未公开的作品(售价40万美元)。
Gajah画廊以35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了I Nyoman Masriadi的两幅画作。
Linda画廊以23.2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了印尼艺术家Srihardi Soedarsono的一件作品。
De Sarthe画廊以1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了伯纳德-维纳(Bernar Venet)的一部分雕塑作品。Perrotin画廊以24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了Mr.作于2011年的“Desktop of My Mind”。
Eigen + Art画廊以8.6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了马丁-埃德(Martin Eder)的作品“Nervositat”。 ESLITE画廊以8.85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了一件黄海昌(Wong Hoy Cheong)的作品。
Lehmann Maupin画廊以7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了一件翠西-艾敏的霓虹灯雕塑作品。
Volte画廊几乎卖光了其展出的兰比尔-卡勒卡(Ranbir Kaleka)以及Sheba Chhachhi的作品。
包括香格纳画廊带去的徐震、丁乙等作品、耿画廊带去的彭薇等作品、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带去的师建民作品也相应销售。台湾铸造空间、北京龙艺榜画廊等也成功销售部分参展作品。
整体而言,今年“艺术登陆新加坡”成交数额不如去年亮眼。一些藏家、画廊负责人和艺术家也向记者反映,今年该艺博会买气较淡,作品“走”的比较慢。亚洲重要收藏家余德耀在微博上对记者说:“今年展会其实办得不错,成功地吸引到不少有分量的画廊参加,一些艺术家作品也颇具创造力。但我感觉展会买气不旺,大概是受到当前经济预测低迷的影响吧。”
亚洲,这一正在崛起的全球新星的艺术品交易份额与欧美地区经济发展停滞的局面相比,无疑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最高点,艺术品市场中的拍卖、艺博会、画廊等无论是争夺战还是互补发展,可以使其传承下来的应该是艺术、商业与生活和谐共存的模式。
【编辑:成小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