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拍的回落并非下降的拐点 2012-02-03 11:11:32 来源:大众证券报 点击:
回望2011年,春拍充分回应了2010年秋天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回暖信号,展现出强烈的升势。在春拍的整体表现中,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沉寂了数年的购买意愿和购买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显示了巨大的潜力;原来一直观望的外围资金和新买家纷纷进场,不仅整体上抬高了艺术品的成交价格,而且大幅度地推进了

回望2011年,春拍充分回应了2010年秋天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回暖信号,展现出强烈的升势。在春拍的整体表现中,中国艺术品市场中沉寂了数年的购买意愿和购买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显示了巨大的潜力;原来一直观望的外围资金和新买家纷纷进场,不仅整体上抬高了艺术品的成交价格,而且大幅度地推进了艺术品金融化的进程。根据有关的数据统计,国内艺术品市场219家拍卖公司实现总成交额428.42亿元,比2010年春拍上涨了112.71%,比2010年秋拍上涨15.13%,并且其中高价拍品的数量也创下历年之最。

  

但是在2011年秋拍进程中,很多人都发觉到这一陡峭的升势没有得到继续。在几个指标性的大拍卖行的成交结果中,我们也不难看到这一点。11月中旬,北京翰海在2011秋拍中取得了21.24亿元,比起今年春拍的24.58亿,下滑了13.5%;香港佳士得秋拍以28.5亿港元的总成交额宣告结束,与春拍的成绩相比,减少了11.5亿港元;12月上旬,北京保利2011秋拍总成交为49.2亿元,和春拍成交的61.3亿相比,下降了将近20%;同期北京匡时秋拍以18.15亿元收捶,较春拍下降10%左右。

  

高估价预期与市场谨慎观望情绪,形成了2011年秋拍艺术品市场最显著的矛盾特征。原本不错的拍卖成绩,在与春拍结果的比较和拍前由此产生的超高预期的双重压力之下,显得弱不禁风。多家媒体上频频出现的“拐点”字样,更是加剧了市场中的悲观气氛。

  

抛开悲观情绪的困扰,我们仍能从纷繁的拍场现象中理出几条头绪来,拍卖市场确实已经悄然发生着变化,而这些变化并非仅仅是数字的升降。

  

重要拍品的成交仍然喜人

  

尽管秋拍的成交总额与成交率环比春拍呈现下降走势,但是精品的成交却未受到重大波及。目前来看,秋拍已有超过百件拍品成交价超千万元,新产生的拍卖纪录近20项。其中,中国嘉德有60件作品超千万元成交,两件书画的成交价过亿元,产生新的拍卖纪录6项。齐白石1931年作《山水册》以1.94亿元成为今秋内地拍场中首件过亿的拍品;王翚《唐人诗意图》以1.265亿元创出王翚作品拍卖新纪录。另外,傅抱石、黄宾虹等也创下了画家新的拍卖纪录。北京保利也有2件过亿元的拍品成交,过千万拍品达83件。

  

北京翰海的秋拍,过千万元成交拍品共计37件,新的拍卖纪录产生了7项。其中,傅抱石《毛主席诗意册》以2.3亿元成交,刷新了他的纪录。另外,吴湖帆《富春山居图》以9890万元成交,刷新吴湖帆书画拍卖纪录;北京艺融秋拍中,吴冠中《长江万里图》以1.495亿元拔得全场头筹,打破了吴冠中个人作品及华人油画拍卖世界纪录。

  

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会上,成交价超过千万港元的拍品达30多件,另外有5项拍卖纪录被刷新。

  

北京匡时秋拍古代书画夜场,3个专场总成交额达4.65亿元,多件作品超过最高估价的价格成交,并创造了多项成交纪录。“盛世华光——书画珍品”专场现场成交率达100%。晚明五大书家专场中,张瑞图、黄道周等人的作品均刷新了个人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明代吴门画派作品专场中,唐寅《行书自书诗》也成功打破了其个人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备受关注的国宝级作品《崇真万寿宫瑞鹤诗唱和卷》在1小时的争夺之后以1.01亿元的价格成交,超过起拍价20倍,并创造了元代书法拍卖的世界纪录。

  

不独书画和油画这些拍场主项中的精品有良好表现,一些原来的小众收藏项目也开始有上佳的表现。

  

上海泓盛继去年秋拍中国纸币专场中一枚“牧马图”壹万元纸币以230万元成交,创造单枚中国纸币成交的记录后,今年秋拍又推出一枚“牧马图”壹万元纸币,460万元的成交价创造了中国单枚纸币成交新高。

  

北京华辰培育了5年的影像拍卖,也因为《周璇:影像中的人生》组照而迎来了春天,该组照片以创纪录的218.5万元成交。

  

这些成交无疑标志着重要的买家和大笔的资金并未坚决撤离拍场,而是进行着慎重的选择和购买。并且,市场中的注意力和购买力开始分散,不再局限于一些主力项目,而是开始关注周边尚未到达高位的拍品版块。这对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来讲是有利的。

  

拍卖公司积极开拓、扩大份额

  

除传统的书画、瓷器等常规专场拍卖之外,今年秋拍的专题化、特质化明显,各拍卖行纷纷独辟蹊径,筹备特色专场,应对高端消费及特定消费群体,抢占市场先机。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