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的核心人士举例说,如一个卖家委托拍卖公司拍卖一件拍品,如拍卖结果远高出他的预期,出于答谢,这位卖家会以“返券”心态从该拍卖公司竞买几件低价位的拍品,但如果遇上买家不付款,这位卖家也会因此而拖延支付,这样的三角关系在拍卖行司空见惯。
也的确有一些因为突然变故导致付款中止的事情。比如,前些年人称“大一口”的买家张海宁,他的诨号缘于应价时常常喊“大一口”而得名,不管对方如何加价,他总是神闲气定地喊“大一口”,几个回合下来,对方就没有声响了。有次在上海为买一幅黄君璧的山水大手卷,“大一口”索性把号牌贴在墙上,任凭对方加价决不取下。但后来张海宁出事被抓了,也造成了他在一家拍卖行有将近9000万的钱没有付账。但业内很多人会念及他对拍卖业发育推波助澜的贡献,而不太会去计较这次因变故造成的“拍而不买”。
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对雅昌艺术网表示:我们总是习惯用行业规范讨论“拍而不买”的现象,其实,个中关系很复杂。拍卖是个小江湖,典型的熟人社会,大的藏家、卖家就那么些人,讲人情,拉关系,大多时候,不太会按照法律条例和既定思维思考问题,这也是中国拍卖市场与美国的不同。
另一位从事拍卖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目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拒付款”事件越来越多,但未必都是坏事,某种程度上,由于媒体对“拒付款”事件的曝光,反而从侧面对艺术品进行了某种程度的炒作。依目前来看,曾经“拒付款”事件的主角拍品,只要不是赝品,没有一个呈下跌态势,即便是影响范围广泛的“蔡铭超拒付圆明园兽首”事件,也没有导致兽首价格的下跌,反而刺激了艺术品价格的上扬。
【编辑:吴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