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仓储产业前景广阔 2012-03-17 09:58:52 来源:ART BANK 作者:张秀娟 点击:
艺术品市场的服务保障体系是艺术市场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辅助环节。由于国内艺术市场本身起步较晚,因此在相关服务保障体系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艺术品市场的服务保障体系,主要涉及艺术品的保险、物流、展览展示和仓储。其中,艺术仓储更是一项涉及面较多的专业领域。

艺术品仓储

艺术品仓储的前景大有可为

 

艺术品为什么需要仓储?

 

近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呈现着井喷式的发展,文化部主编的《2010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报告》显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总值已经达到1694亿元,全国有正规的画廊1512家,美术馆和博物馆的数字也在增长。而拍卖市场中仅2010年就出现了23件成交价超过亿元的中国艺术品,这样的数字确实让我们欢欣鼓舞,然而这样天价的物品现在又处于什么样的存放环境中?是不是安全?

 

这里的“安全”,包含两层概念,首先就是防盗。艺术品失窃的案例屡见不鲜,藏家手中的艺术品被盗,或者公共机构的藏品或者展品被盗,不时见诸报端。最新的案例如故宫失窃案,尽管案件告破,但问题显而易见,这些博物馆级的艺术品不够“安全”。

 

而“安全”的另一层概念,则是防止损坏。有国外保险公司调查显示,艺术品损失源于几大因素:40%的损害发生于运送与装卸过程,38%源于盗窃,18%起因为火灾、水渍、烟熏等。2004年,伦敦Momart仓库发生大火,英国抽象大师Patrick Heron的作品及Saatchi的收藏品共一百多件作品被付之一炬,直接损失已经达到将近4000万英镑。根据调查发现,仓库本身条件不错,但是周围的环境不是特别良好,非常密集的光纤引起了火灾。2005年,美国几次大飓风,造成无数艺术品仓库严重损失。美国新奥尔良杜克大学的藏品,尽管进行了很好的保护,但由于水灾导致一些艺术品浸水,直接损失大概也达到4000万美元。而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成都、重庆等地收藏的艺术品,尤其是古董等易碎品也有大量损坏。类似的损失不仅造成了无可弥补的财务损失,更由于艺术品的稀有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艺术史甚至是文化遗产的重要损失。

 

艺术品,天价或者无价,其价值首先建立在“安全”之上,处于良好状态下的艺术品,才能够价值最大化。目前,收藏家、博物馆及保险公司大多意识到艺术品仓储业危险管理的重要性,然而实现科学的艺术品仓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部分私人藏家仍然选择将艺术品存放在家中,甚至拍卖公司、画廊等专业机构也往往选择僻静处的仓库存放,安保、仓储环境往往不合艺术品仓储的规范。毕竟,就艺术品而言,对仓储环境的光线、温度、湿度等很多因素都有特定的要求,而周边环境的安全隐患也需要考虑,火灾、水灾、地震等灾害防护措施都有必要。

 

艺术品仓储服务

 

艺术品仓储是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的新兴热点。个人及机构收藏艺术品均涉及到仓储问题。同样是因为本身的价值和材质等,艺术品对仓储和摆放环境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一方面,国际上最早是由知名的艺术银行提供专家咨询和帮助,像瑞士银行(UBS)和德意志银行等均对其私人银行客户提供相关业务。

 

实际操作中,则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商业辅助服务型,如国际拍卖公司佳士得。佳士得集团旗下设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艺术品储藏服务公司(CFASS)。CFASS于1985年在伦敦成立,为客户提供艺术品、古董及收藏品的定制储藏解决方案。目前在纽约和新加坡设有业务场所。CFASS的客户,包括收藏家、展览馆、博物馆及拍卖行。CFASS,为世界各地的艺术品及古董(从单件油画到大量的家具收藏)提供最全面而灵活的储藏解决方案,遵守最为严格的保安和环境标准。从艺术品仓储行业角度来看,佳士得的这一业务更主要的是为客户提供仓储方案,而并非固定于某一仓储地的简单的艺术品存放。然而,佳士得的艺术品仓储服务还定位在拍卖公司对客户更全面服务的基础上,是其主流业务的补充,尚未形成独立自主发展的产业链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业务发展的空间。产业化的艺术品仓储服务还有待发展。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