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小楷《金刚经》现匡时春拍 2012-03-22 16:42:59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谈到傅山书法,人们常常会想到他论书“四宁四毋”的美学观点,想到他那恣肆飞动的狂草。在他的大幅狂草立轴面前,我们会感受到他那金戈铁马、长枪大戟、狂风暴雨般的感情宣泄魅力。其实,傅山不但善草书,同时也善楷书,并且对楷书有许多真知灼见,都能鞭辟入里,发人深省。

傅山

傅山

(12开选4)

傅山(1606-1684) 小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纸本册页 1663年作

23.5×32cm×12

备注:

1、李削凡、严群递藏。

2、容庚、张准题册耑。

3、姜世昌、李削凡、贾克慎、阎国祥、林本象、严群、邓以蛰、吴家琭题跋。

4、李削凡题签条。

5、邓以蛰题盒。

 

傅山(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石人等别名)小楷《金刚经》传世鲜有露面。北京匡时春拍“明遗民书画专场”征集到一件傅青主的小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年湮世远、精光秀骨,容庚小篆题册耑,邓以蛰为之不惜“米颠据舷”,严群将之与傅山传世名作《百泉帖》并列为“傅书双绝”,往圣先哲无不击节称赞。

 

谈到傅山书法,人们常常会想到他论书“四宁四毋”的美学观点,想到他那恣肆飞动的狂草。在他的大幅狂草立轴面前,我们会感受到他那金戈铁马、长枪大戟、狂风暴雨般的感情宣泄魅力。其实,傅山不但善草书,同时也善楷书,并且对楷书有许多真知灼见,都能鞭辟入里,发人深省。

 

傅山在《霜红龛书论》中说:“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钟王之不可测也,全得自阿堵。”这里的“阿堵”是俗语“这个”的意思。这句话说钟繇、王羲之楷书之所以写得好,是得自“知篆隶之变”。使用篆隶之法来写楷书。傅山真书细楷即是在楷书中运用篆隶的笔意,用大力柱笔著纸,如以千斤铁杖柱地,小字施以重力,气息厚重古朴。

 

此小楷《金刚经》精严朴素,出于魏晋,制度谨严,格调疏逸隽永,可谓极构。其运笔锋锷内敛,精益求精,结体自然,不事安排,活泼生动。左右结构的字任其宽,写得宽放扁平;上下结构的字任其长,写得伸展瘦长。其笔画方圆并用,自然流畅。竖画较粗,正如他说小楷的“柱笔著纸”一样,力度很强;横画较细,有的微弓,富有弹性。整体上字呈横式,醇厚朴雅,可以明显地看出钟繇、王羲之、颜真卿等的影响。

 

傅山把观赏者带到了庄严肃穆的清静佛地,听他向我们娓娓动听地朗读佛家经典,同样使我们屏住气息,体会到心灵的震撼。观傅山行草勃勃有生机,而其小楷《金刚经》又如此法精韵雅,善书者时常或能恣肆,或能醇雅,二者兼得,是为不易。

 

甲申国变后,傅山出家做了道士,一方面是由于其亦喜欢于老庄,可逃避现实;另一方面亦由于满人之“剃发”。出家为僧未尝不可,但僧人需要剃度,仍然是“剃发”,这是傅山所不愿意的。但傅山虽为道士,对佛教之感情却愈之浓烈。在此后四十年间,傅山结交僧人之广,读抄佛经之多,阐述佛理之精,都是同时代士人少有的。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