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收藏传奇,他便用故事骗你 2012-04-05 09:19:32 来源:典藏-古美术 作者:陈启正 点击:
数年前,一位从事古董买卖的朋友曾经向我抱怨,有些货真价实的老古董,就算放到地老天荒也仍旧卖不出去;但有些赝品,经过巧妙包装,却可能一跃成为待价而沽的抢手货。

赝品

 

当初听到如此耸动的不平牢骚,一度从逻辑上仔细推敲,心想上述朋友的过激言论应该不太可能在现实中发生,不过经过多年在市场的观察,笔者猛然惊觉,当年朋友不经心的真诚告白,如今竟一次又一次在古董市场中真实上演。

 

艺术或文化价值,孰轻孰重?

 

至今终於明了,原来朋友对老古董卖不掉的慨叹,倒不是因为古董文物又老又旧没人喜欢,而是古玩收藏家向来即有追逐希有精品的蒐集癖好,以致多数人的猎珍目光,总是将关注焦点集中到与众不同的独特孤品,而忽略重覆性较高的制式古董遗物。举例来说,台湾古董市场过去十余年来,其实不乏出自汉代王侯等级墓葬的〈青玉榖纹大璧〉,这类青玉大璧若以学术考古的角度审视,无疑拥有等级颇高的礼制地位,但或许是这类大璧原属陪葬明器,再加上每件大璧的视觉重覆性又高,因此一旦市场出现造型多样的明清玉器,这类具有深厚文化价值的青玉大璧,也就不敌明清玉器的花俏多姿。也就是说,同样是腾出一笔购藏预算,对于初入门的古董收藏者来说,当然会选择题材变化较多样,同时又不需太多文化知识诠释的明清玉器。

 

收藏古董文物,到底该重文化价值?还是艺术价值?这不仅是可以讨论的课题,而且最后的选择标准,其实也无关是非对错。只要选定後的价值取向能给自己带来收藏愉悦,就可算是最佳的抉择。但对于古董经营者来说则未必如此,因为古董买卖必须依赖不断的买进卖出才能创造利润,倘若高价买进的古董长期卖不出去,那么对资金的调度不啻是一项沉重的负荷。因此,站在经营的角度思量,所谓进货取向到底该偏重文化价值?还是艺术价值?除了经营者个人的好恶外,也许还得受制於收藏市场的多数选择。据此看来,当初朋友对古董老是卖不掉的抱怨,或许是他对收藏市场的敏感度不够机伶使然。

 

但事实好像又不是如此单纯,原因是朋友既没有被无情的市场淘汰,而且不过区区几年光景,其身价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原来不是朋友不够机伶,而是太过机巧;就在他对笔者抱怨的当下,其实心中早已拟定双管齐下的作战方针。事後了解,朋友敢情并不担心老古董卖不掉,因为他深信,古董无论是艺术价值取向,抑或是文化价值取向,只要符合其中一项条件,长年的守株待兔之下,总会遇到喜欢它们的收藏家。事实上,与其说古董经营者永远在观望古董市场的艺术或文化价值之争,倒不如说他们更担心,准备出手的商品如果是既没有艺术价值、也没有文化价值的普通古董,那么即使费尽三寸不烂之舌,恐怕也得不到收藏者的青睐。换句话说,从古董经营的角度看,古董的好坏与否,重点并不在它的艺术价值或文化价值,而是古董背后的有趣故事。

 

啥?古董商说故事也能赚大钱?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君不见,古董商经常挂在嘴边的甜言蜜语,总是:「这件东西我当年的进价是多贵,今天看在兄弟的份上,这件就便宜让给你,但出去千万不要跟别人说!」又如:「你看!这件玉雕观音的法相多麽庄严慈悲,原先被一位上市公司的老板请走,但我实在舍不得,最近才又费尽千辛万苦地加价请回,今天特巧,我才刚从保险箱中取出来欣赏就被你遇上了;你看、你看,观音好像在对着你微笑耶!好吧!就冲着你与观音有缘的份上,兄弟今天不赚钱、也得便宜让给你收藏了!」再如:「兄弟你瞧瞧,这件皮壳包浆都好到没话说的良渚玉璧,前不久朋友缺钱才便宜让给我,你说良渚文化距今已经好几千年了,这个价钱平均算起来一年还不到1,000元台币,真是太划算了。兄弟,你看看,真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啊,如果你真喜欢,今天就打个八折让你带走呗!」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