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没艺术家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2012-04-06 10:42:14 来源:当代艺术 作者:黄麒霏 点击:
艺术家如果没有独立精神,是很难活下去的。但是独立并不意味着谁也不理,闭门造车。王强说“没有哪个艺术家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一定是学习和吸收了前人的精华,才慢慢摸索、提炼出自己的艺术风格。”

王强的作品

王强的作品

 

艺术家如果没有独立精神,是很难活下去的。但是独立并不意味着谁也不理,闭门造车。王强说:“没有哪个艺术家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一定是学习和吸收了前人的精华,才慢慢摸索、提炼出自己的艺术风格。”

 

顺其自然

 

穿着一身工作服的王强,看起来慢条斯理儿的,工作室很干净,还有一只大白猫悄悄地卧在沙发后的暖气上。翻看他的个人介绍时,觉得他的每一步都走的很稳当:1988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99年就读于德国国立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自由艺术系。王强说:“附中和美院加起来一共有八年的时间,在这段很年轻的时间里,我没有太多去苦苦思考艺术的意义是什么,而是动手做了大量的实际练习。大三大四的时候留德的谭平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很多德国艺术,后来版画系主任吴长江教授把我推荐给了德国教授,就这样,我去了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两边的教育在观念意识上完全不同,国内很多美院是更加注重艺术的基本功培养,摹写。在德国他们更重视培养学生自己对创作的思考能力,每个班的面貌都不一样,我的老师Konrad Klapheck教授比较重写实,也更严谨一点。”

 

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有着古老的学术背景,是一个大师云集的地方,有表现主义的乔治·巴塞利兹(Georg Baselitz)、马库斯·吕佩尔兹(MarkusLupertz)、约尔格·伊门道夫(JorgImmendorff);还有大名鼎鼎的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凡是去西方学习艺术的人,一开始往往会受到刺激。 “信息量突然变大了,我到处去看展览,当年在附中的时候翻看画册,记得有个艺术家老用一种很难看的湖蓝色,结果到德国看见真迹,原来人家那个蓝色是很棒的,层次非常丰富!”王强有些激动地回忆道。搞艺术的人一定要看真东西,当大师的真迹呈现在眼前时,一切形容都显得苍白,好既是好,不需要再补充什么。但是这样不断地受刺激也会让人产生迷惑,当亲眼面对这些庞大的原汁原味的欧洲艺术时,不禁会问自己应该站在哪里?

 

“虽然刚去时我很受他们的影响,但是慢慢你会发现,有些艺术家的东西是只属于德国的,连意大利、法国都不属于。地域性对人的影响很大,当地的人文环境、政治经济、饮食状况、甚至地理气候,都能对人的性情以及思想产生影响。那是他们固有的情绪和文化,还有一些是德国战后蕴育出来东西。我的老师Konrad Klapheck教授曾经对我说,你既然来到这里就要找到自己的火车,巴塞利兹、依门多夫他们都已经开着自己的火车离开了,你不能再上他们的火车。老师这句话敲醒了我。”王强回忆道。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比喻,火车上会有什么人呢,王强会往里面装进去什么东西?王强回答说:“我开始问自己更愿意做什么,这样的思考算是一个开始吧。因为我受过大量写实绘画的教育,这个背景我不可能完全丢掉,学到了就在脑子里,血液里了。不过我还会吸收新的东西,比如新表现主义、波普Art、新写实等等。”从2002年、2003年起,王强从身边的风景和朋友开始画起,他开始研究不同的写实画法,用抽象的因素结合平面化的色彩,用极少的语言去表达更多的内容。在不断地摸索过程中,王强的创作风格在德国基本上确定了下来。他正在打造一辆属于自己的火车,里面有他喜欢的年轻形象,安静的操场和楼房……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