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确是孤陋寡闻,在看到庞茂琨新近创作的《 COSPLAY 》系列之前,还没见过类似现象,所以也不知道画中的小女孩、小男孩究竟在干什么。经介绍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小女孩、小男孩常常会以某个网络、游戏、漫画中的虚拟形象为蓝本,然后去扮演、且堂而皇之地进入现实之中。可能我们平时很多人看到这些现象后,会无所谓,认为只是小孩子们在猎奇、好玩、游戏、出风头罢了。但更深层原因是:由于深受西方网络文化、卡通文化、消费文化的影响,这些小女孩、小男孩的价值观也好,生活方式也好,已经与传统文化发生了根本性的断裂,虽然他们整天都泡在糖水之中,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先前已有的物质快感早已消失,加上他们有的人基本丧失了人生理想,进入了无聊的状态,所以,转而模仿国外青少年,希望通过扮演理想偶像的方式进入虚拟世界,以获得一种超越的快感。这足以说明,我们的教育出大问题了,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才是。
再来看看他新近创作的《巧合》系列中关于博弈的作品吧,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首先,激列的摔跤场面隐寓着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残酷博弈。众所周知,在功利滔滔的消费社会,为了利益的争夺,人与人之间全然已经没有了真情。一些朋友、亲属甚至连亲情都会丧失干净,结果,他人成了自己的监狱(萨特语);再者,以罗兰·巴特的观点看,在现场与电视中“倾全力演出的摔跤,其本质是一种纵欲的现象”,而这样夸张的场面,与古代竞技场中的摔跤完全不同,已然变成了一种虚假的表演,是人们花钱、花时间寻求刺激、快感与娱乐的享受性的节目。[5] 另一系列关于杂技的作品《 蜕变》虽然同样呈现的是与表演相关的现象,但那些小演员们的特技表演都是超越身体极限进行的。也就是说,这些小演员在为老板挣得金钱的时候,付出了身体受到伤害的代价,他们的下半生将痛苦不堪。所以看起来非常扭曲与令人难受。当然,通过这样的画面我们还可以联想到更多,即在生活中,不少人有时也像画中的小演员一样,为了获得所需要的某些东西与利益会扭曲自己,竟至放弃了人生的价值追求。其实,庞茂琨还创作有其他系列的绘画,限于文字,在此我就不一一解读了,相信有着相同背景的观众自会有独特的理解与感受。
综上所述,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即在庞茂琨所设立的“舞台”上,他试图向我们解读好几类生活现象,而且完全是他对生活的切身感触。作为艺术家,他已非常直觉的意识到了这些现象中的一些问题,并把其智慧地呈现了出来。不过,他并没有提出十分具体的解决方案。我想这就足够了,接下来应该是政治家,教育家与家长的事。据我所知,由于时间太紧,他的另外一些作品,如关于“消费”的系列与关于“旅游”系列尚未完成,但从草图中,我感到这两个系列的作品对畸型消费与旅游做了很好的刻画,如能参加展出,展览效果一定会更好。这是极为可惜的。最后,我想指出,庞茂琨出于个人的理解与学术背景,不仅坚守了绘画性的特点,而且努力将观念性和绘画性结合得很好,既发挥了自己的所长,也显示了他作为艺术家的一种历史责任感。另外,他决不抱残守缺,大胆寻求从以往的创作模式中超脱出来的行为也十分难得。衷心盼望艺术家在今后会向我们展现更新、更好、更多的作品,祝愿艺术家不断跃上艺术的新台阶。
2010年7月3日于深圳前海
注:
[1] 见《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1123页。
[2]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版。
[3] 庞茂琨的新近创作,并不是直接以罗兰·巴特的理论为指导而进行的,或许,他在创作前并没有阅读罗兰·巴特这些相关的文论。我感到,他是从直觉上悟到了生活中的异化现象,于是,转而采用了全新的艺术创作方法。
[4] 见《假象的制造与问题》,吕澎,载于《艺术当代》2006年第3期。
[5] 见《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版,3-14页。
【编辑:王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