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德文化交流“时差”展--原弓参展作品“记忆” 2012-04-15 10:55:5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2012中德文化交流“时差”展由彭锋展,于2012年4月22日至5月27日在汉诺威应用技术大学和浮士德艺术馆展出。原弓新作“记忆”在现场实地实施,他用一种幽默的方式将这些废弃物重新组合,作品融合了不同的文化价值,并建立了新的关系,证明了和谐关系大于互相消亡。

 

2012中德文化交流“时差”展--原弓参展作品“记忆”

作品名称:记忆 
  创作年代:2011 
  作品形式:装置

 

文字说明:

 

原弓的新作“记忆”在现场实地实施,他用一种幽默的方式将这些废弃物重新组合,作品融合了不同的文化价值,并建立了新的关系,证明了和谐关系大于互相消亡。

 

德国汉诺威的居民为原弓的艺术作品贡献了不同类型的生活物件,这些物件蕴含了贡献者的个人历史和记忆。

 

这些生活物品嵌入盒子中,更像是一个保护的角色。

 

2012中德文化交流“时差”展--原弓参展作品“记忆” 局部

作品局部图
 

 

延伸阅读:

 

主 办 方:(德)汉诺威:Harro Schmidt,浮士德艺术馆与汉诺威应用技术大学 (第三系)

合 办 方:(中)北京大学 彭峰教授 中国电影双年展维也纳展馆的策展人
  展览地点:汉诺威应用技术大学(第三系) 浮士德艺术馆(德国世博园内)
  展览时间:2012 年4 月22 日-5 月27 日
  策 展 人:彭锋,Harro Schmidt
  中国艺术家:原弓,刘广云,徐坦,李消非,章清,罗永进,向利庆,杜立 志,杨千,翁奋,喻高
  德国艺术家:Timm Ulrichs, Christine Schulz, Claudia Wissmann, Rolf Bier, Rainer Maria Matysik
 

 

《时差》展览的主题是,中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所导致的结果以及人们的精神状态。 作为在德国的中国文化年的一部分,正值中德汉诺威工业展览会之际,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将展示他们的多媒体作品,地点分别是工业展会的大厅、汉诺威应用技术大学的第三系大厅以及浮士德艺术馆的展厅。(译者注:这里原文有个“on several 1000 m”写得很奇怪,不可能展厅有 1000 米长,如果是 1000 平方米,那也写错了,所以没有翻译出来,但不影响整体意思理解)来自下萨克森州的一些精选出来的艺术家将根据所提供的艺术材料,或者自己构思,为合资企业设计作品。

 

全球化是全球交流现象的一个看得见感觉得到的结果,全球化运用了无处不在的多媒体网络,产生于虚拟空间位置的快速转变和无数现实生活中的飞行(即地理位置的转变)。在全球化下,乘客们根据自己的愿望改变目的地。这涉及到他所处的环境,这个环境当中有着陌生的过客,涉及到他从陌生人那里获取的点子想法,并且涉及到那个经受身理心理双重时差的他自己。

 

如果一个乘客飞过好几个时区,他的身体不能很快适应新的时间,那么时差就会打乱他“睡眠 - 觉醒”的节奏,我们推荐乘客要适应目的地时间。在 21 世纪,人们飞跃时区,时差使陌生人成为朋友,同时使他们忍受全球化进程带来的副作用,这一点很久以前就在当代艺术那里找到了明显的表达方式,从广义上讲,这导致了价值观、文化属性和历史痕迹的改变。从这个意义上看,《时差》展览建立了一个沟通的桥梁,使得全球化的适应过程不偏不倚地显现出来,这个适应过程影响着个体与整个社会。

 

除此之外,中国经济膨胀的关键词(例如“大量生产”)将直接对话一些类似“专业化 适应化”的概念,同时将直面西方经济的成功法则。《时差》展览将寻找共识与共同点,从而能在当代艺术中找到表达方式。伴随着“大量生产”“可持续性”“绿色能源”和“虚拟世界” 的标语,展览所呈现的是参与式的设计,灯光装置,与空间相关的作品,摄影和影像。

 

由于地球自转,不同地区的时间不同。只有以极快的速度跨越不同地区的人,才能感觉到时差。喷气式飞机的出现,以及大范围的国际旅行,让时差成了普遍现象。

 

但是,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在想象中体验时差的感觉。据说一千七百多年前,有位叫王质的樵夫在山洞中看两个小孩下围棋,棋局未终,斧柯已烂,回家恍如隔世。于是有“山中一日,世上前年”的传说。为了体验时差的感觉,不少人隐居山林,渴望得道成仙。

 

今天已经没有人再相信这种神仙故事。但是,中国社会快速发生的巨变,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常有恍如隔世之感。

 

人们无需成为神仙,就有时差的感觉。能否反过来说有了时差的感觉,就一定是成了神仙?当我们乘着飞机在空中翱翔的时候,的确有点像古人心目中的神仙。但是,我们毕竟还是凡人。

 

快速的变化,既让“未来的新”变得让人应接不暇,也让“过去的旧”变得让人流连忘返。人们不是渴望新的未来,就是眷念旧的过去,但是诗人歌德却告诉我们:“只有现在是我们的幸福。”(“Only the present is our happiness. ”See Johann Wolgang von Goethe, Faust, 9384)

 

我不敢确保“现在就是我们的幸福。”但是,无论我们现在感到的是幸福还是痛苦,它们都比过去和未来要真实。在今天这个现实被高度虚拟化的世界里,也许只有在艺术中我们才能获得这种真实的感受。

 

从艺术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的高速变化,以及他们对这种变化的思考。我们不敢猜测,远隔 7 个时区的德国观众从中获得的感受究竟怎样。但是,我敢保证,无论从中感受到的是幸福还是痛苦,它们都是真实的。

 

——策展人:彭锋
 

 


【编辑:霍春常】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