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教师素描作品展》21日入驻成都艺术超市
比起国画和油画,素描展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并不常见。不过对于一个绘画专业的人,尤其是在国内学习此专业的人而言,素描贯穿了他们所有的学习生涯。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教师素描作品展》将于本月21日入驻位于成都东区音乐公园的成都艺术超市,这次展出的作品都是近年来该校艺术教师潜心于素描艺术、深入研究、努力探索的成果的一小部分。这次展览,比起颜色丰富多彩的油画和花鸟虫鱼的国画,显得有些别具一格。
素描是什么?
素描是一门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独立的艺术品种。它就如同黑白照片,素并不意味着单调和平淡,而是用朴素的手段传达无限的丰富性。
这是一群基础专业扎实、艺术素养深厚的老师所作的素描作品,川音成都美术学院的院长马一平、雕塑系主任许庾岭等老师都参与了此次展览,用院长马一平的话来说,这次川音成都美术学院素描展的目的,是从研究角度来探讨。他说,这些素描作品,都是老师们学习进修时临摹人体模特所做,“当然,素描也可以凭想象”。
在此次展览前言里,这样写道:“素描是造型艺术必备的基础,也是一门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独立的艺术品种,与色彩画相比,素描是一种更为直接的认知手段和方式。”川音成都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许庾岭说,现在素描已经可以成为独立绘画品种,他举了一个例子。“就像彩色照片和黑白照片,黑白照片可以通过两种颜色来暗示空间和想象,素描也是一样。”素描与黑白照片共同的地方在于,素并不意味着单调和平淡,而是用朴素的手段来传达无限的丰富性。
素描是用“素”———即黑白关系来表现世界,然而“素”绝不意味着单调与平淡,而是用朴素的手段来传达无限的丰富性。它过滤掉多余的言辞,留下的是最为本质的线条,是对形、空间形成的韵律的表现。这次展览中的作品呈现了艺术家们在素描这门艺术中的认识高度。他们有些已从事绘画或雕塑艺术几十年,积累了深厚的功力;有些是青年教师但具备很好的悟性。对形体和空间关系的敏感捕捉和准确表达是这次展览作品的亮点,这是难得的具备很高艺术水准的素描作品展。
怎样赏素描?
素描作品优劣,不能凭“真实与否”而定。一幅好的素描“要活”,要有笔触上的变化和韵律。如齐白石所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过滤掉多余的言辞,留下最为本质的线条,就是素描的表现。许庾岭说,人体素描更多表达对生命的一种认识,对于一个想要欣赏素描作品的人而言,最好的方法不是听别人讲,“而是用眼睛观察”,他认为“是否生动”是判断一幅素描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所以一幅好的素描“要活”,要有笔触上的变化和韵律。
马一平说,不能以创作工具和创作时间来判定一个作品的价值,比如素描当中的速写,就算是几分钟完成的,如果反映出了一个画家的艺术造诣,那么也可以是一件艺术品。说到这里,马一平提起一个人———我国现代漫画家、国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叶浅予,这位当代大家的速写作品誉满天下,最有名的当属他对舞蹈人物的速写。这位大师的速写与其他人不同,他最看重人物的动作,画画时,最先捕捉的是被画者的动态。这是叶浅予的不同之处,更是他过人之处。
但具体要谈“怎样鉴赏素描”这个大问题,马一平说,鉴赏这个话题很复杂,有的可以用真实的对象加以比照,但是鉴赏那些风格不太真实的素描,难度更大。素描作品优劣,不能凭“真实与否”而定。马一平说,齐白石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所以,对于素描这样的绘画方式而言,最重要的是抓住对象特有的内在本质,发挥艺术想象,然后融入作者自己的思考。
对于现在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而言,一幅素描卖到上万甚至几万,可能还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对此,参加此次展览的川音成都美术学院的老师郭维新给出了一番详细的解答。郭维新说,在西方艺术中,素描作品是重要的收藏品,甚至还有专门的博物馆。“跟中国的‘书画同源’是一个道理,书法很多时候是绘画练基本功的方式。”郭维新说,素描和油画的关系也是如此,相比油画,素描有时候难度更大。他解释说,因为素描的工具极为简单,“越简单的东西,越难驾驭”,他打了个比方,“就像在一根钢丝上跳舞。”要用这些简单的东西训练出优美线条,“极难!”。
谁在买素描?
每个买画的人角度都不一样———有人看画家,还有人为投资而买。素描作品价格与画家的油画价格成正比,“比如毕加索这样的大师,(素描价格)肯定不得了!”
马一平说,一件素描作品的价格肯定与画家本人的艺术地位等有关系,“比如毕加索这样的大师,(素描价格)肯定不得了!”对于老百姓普遍的疑问,马一平解释,素描的功能,有的可以有装饰价值,但不一定都有装饰价值;可以作为手稿,但也不限于手稿。素描是绘画当中的一种表达方式,可以显示画家的创作过程,也可以成为独立的艺术,“就像中国画里的白描”,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白描是一种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色彩的画法。
马一平介绍,专门的素描展,并不是很多,他记得成都在2005年有过一次双人素描作品展,他说的这个展览就是2005年2月在“蓝色空间”画廊举办的《“图式营造”何多苓、庞茂琨素描作品展》。这个展览的策展人是陈默,他回忆,开幕当天,所有的作品都被看中买下或被收藏。何多苓自己也在展览后收藏了一批1982年采风人物系列的素描,当时他曾经表示,这是那些时代的代表,出再高的价格也不会卖掉。
“一个画家的油画越贵,那么这个人的素描作品价格也不会低”,陈默说,当天的作品卖出的价格在当年看来“非常高”,七年过去,这些价格肯定翻了数倍甚至十倍不止。虽然在艺术圈内,素描展并不是稀罕事,但是比起油画展举办的数量,还是少了很多,“大概只是十分之一的比例”,陈默说。
至于买素描的人目的何在?马一平说,每一个买画的人角度都不一样———有人会因为认可画家的技巧而买,有人纯粹是因为画中表现的对象美而买,还有的人则是因为投资而买。而这些抱有投资心态的人,普遍有着一定的艺术收藏意识,都对画家的地位有着一定的判断。陈默总结说,在这些收藏画家素描的人中,有真正成熟的藏家,有正在学习的藏家,也有短期的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