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抽象艺术学观 -------历史观、学术观、审美观、价值观 2012-04-21 17:10:56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许德民 点击:
最近几年,中国当代艺术的火爆人气,使得抽象艺术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更多的人希望了解抽象艺术、亲近抽象艺术,但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路径”。

创新观念是本书写作的主要动力,并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重点的思考和论证:

 

一、建立中国抽象艺术的审美标准和价值标准

 

抽象艺术带给人们最大的困惑就是“看不懂”“不知道好坏”。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要讲清楚却并不容易。不同风格、不同图式的抽象艺术怎么区分出它们的“好坏”一直是一个难题。即使是有些抽象画家和理论家,碰到这些问题大多采用避而不答的策略,或者答非所问。建立一个相对科学和实证的价值标准体系,以分解和统计学方法,对抽象艺术进行技术分解、实证和量化分析,从多维视角观察和考量抽象画,尽量做到客观、真实和公正。抽象艺术价值标准为六个方面,原创(创新)、审美、精致、中国元素、中国人文精神和艺术家资历等。六个坐标、六个视角,就可以将不同风格抽象艺术的价值标准统一到一个框架中来。价值标准的建立可以让更多希望“看懂”抽象画的人,能够根据“标准”,“按图索骥”地破析和勾画出抽象艺术的“好坏”来。当然,这个标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还需要更多时间和实践的检验。

 

二、 寻找“抽象艺术中国早已有之”的立论依据

 

抽象艺术究竟是“外来的”还是中国“早已有之”,这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如果从西方抽象艺术100年的历史来讲,抽象艺术显然不能说中国早已有之。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论证抽象艺术是中国早已有之呢,显然,必须从抽象审美的心理学、生命学、人类文化学角度来理解。人的非理性思维和非理性的生命方式,是抽象艺术审美的人性基础。人是有非理性天赋的,也就是说有抽象艺术创造和审美的天赋,这种天赋不是因为有了抽象艺术的命名以后才获得的,而是人的生命诞生后就随之带来的生命本能。这种本能随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而逐渐成熟。因此,在人类早期的美术作品中,就有着大量的抽象元素和符号,这些元素和符号的载体就是原始艺术品。从人类的天赋角度来看人类早期抽象艺术,就会得出“抽象艺术中国早已有之“的结论。当然,不仅是中国早以有之,而且是全世界各国早以有之。  


 
但是,怎样来评介西方100年前发生的抽象艺术革命?100年的“抽象艺术”和5000年的“抽象艺术”究竟有什么关系?我把“100年的”命名为“架上抽象艺术”,因为在此之前的抽象艺术一般都出现在实用性的器皿或用具上。100年以前,西方人把抽象艺术单独地表现在画布上,因此开创了抽象艺术的“架上”时代,开创纯粹图案审美的时代。但是无论是器皿上的抽象艺术还是画布上的抽象艺术,它们的审美心理机制是一致的。   


 
架上抽象艺术在100年前发生,在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象征性:就是架上抽象艺术终结了世界艺术史漫长的、由理性主义写实绘画控制的“一画独大”的历史,而让人类精神性的、非理性、非功利的纯粹艺术占了上风。回归了人类早期的那种艺术纯粹和“和谐生命”。

 

三、提议重写中国美术史(呼唤中国抽象美术史)

 

西方抽象艺术命名100年,但是人类的抽象文化已经有几千年。在中国土地上发现的记载有人类抽象图案和符号的器皿,距近6000至8000年。中国是世界上历史和文明没有中断过的国家,也是保留抽象文明最齐全和完善的国家。从彩陶抽象图案开始,到青铜图纹、漆器、织锦、古代建筑、园林、家具设计、古玉、玩石、书法、篆刻等等,中国抽象文化和抽象符号元素在中国历代文物器皿上比比皆是。人类美术历史在发展初期,就是具象和抽象同时开始并且一直并驾齐驱至今,中国美术史的起源也是如此。在我们公认的中国美术史源头的彩陶图案中,大多是抽象的几何图案。以前由于我们的认识观念有偏颇,在谈到中国美术史史前艺术时,总是拿具象图案举例,似乎中国美术史是从具象开始的。而史前艺术最早的图案大多是抽象图案。现在应该是纠正美术史之误的时候了。中国美术史应该有具象美术史和抽象美术史两条线索。中国美术历史应该重写,重写的目的就是要纠正美术史只写具象美术而不写抽象美术的遗漏,还中国美术史的本来面目。

 

四、以“艺术是不一样的形式”来纠正“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英国美学家贝尔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意味”意味着什么?究竟是意义、意思、意境、意象、象征、意韵,还是回味、味道、滋味、余味、余音等等?意味是很模糊的审美心理,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意味本身没有范围,也无法甄别一幅画的真伪,无法辨别一件艺术作品是否原创,“意味”没有说到艺术创造的关键。

 

因为“意味”的模糊性和难以把握,很多初学艺术者面对“意味”不知所云,审美者面对“意味”不着边际。而且不同文化的人对“意味”的理解完全是不同的,存在很大的差落。鉴于“意味”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我觉得贝尔的“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存在很严重的误导。意味本身是中性词,如同形式也是中性词,它们并不代表倾向。不同形式就有不同的意味,形式就是意味,“有意味的形式”和“有形式的形式”是等同的,属于同义重复。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艺术创造性的本质,我觉得应该是“艺术是不一样的形式”。艺术创造就是按照“不一样”的原则来进行的。艺术只要做到“不一样”,就有了存在的理由和价值。而“不一样”意思明确,任何人都马上可以领会艺术的真谛而无须苦思冥想。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