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艺术 2012-05-03 09:51:5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黄药 点击:
“药”这个概念与艺术毫无关联,但在药艺术馆里,“药”却是一种艺术的元素,艺术通过刺激视觉或听觉作用于大脑神经系统,对人体催化出一种化学活性物质,使人的神经元产生直接的心理或精神的过敏反应。

“药”是一个医学概念,是化学合成物,或由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提炼而成,是抵抗或医治各种身体疾病的工具。“药”这个概念与艺术毫无关联,但在药艺术馆里,“药”却是一种艺术的元素,艺术通过刺激视觉或听觉作用于大脑神经系统,对人体催化出一种化学活性物质,使人的神经元产生直接的心理或精神的过敏反应。概括地说,医学的药是治疗身体出现的问题,艺术之药则侧重于对意识、思想、情绪、感知、心理及精神存在的问题或疾病进行调节和治疗,尤其对提纯人性和修炼心灵有着重要的功效。

 

在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当下社会,难以适应的焦虑、压力、紧张,逼得人们急功近利,丢弃了精神信仰,丧失了道德底线,引发了人们各种不同程度上的精神问题和心理疾病。而艺术是一种良药,各类人都容易接受它,喜爱它,并可以通过艺术创造和实验将艺术元素转化为自我治疗,用来抵御各种精神方面的侵袭和危害。

 

如何才能让“药艺术”发挥积极的作用,有效地抑制人性本能无休止的欲望,化解精神问题留下的后遗症?这就是我提出的一个希望与大家共同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药艺术馆代表性展览简要阐释

 

@比如在路上充满行者式精神的“流动药房”展览,它展示了艺术家群体寻找并见证社会各个阶层对城市人精神与心理障碍的解决之答案,100份答卷的背后实际上显示了当下国人精神之困的严重现实。

 

@比如,彰显社会层面问题层出不穷的“失重”展览,在背后折射了转型社会面临价值链的整体坍塌。这个社会系统的“失重”触目惊心:传统、精神、信仰、文化、心理、道德、价值观、生态、环境、教育、社会公平、个人价值观、信息化、集体、城市化、东西方……等等都已“失重”。

 

@比如,借“传统”的壳孵化出当代观念之“魂魄”的“清明”展览,意图就是试图呈现社会转折点面临问题的时代反思,从而让人们深刻意识到思维与观念变革临界点的来临。一方面我们的社会曾经有着传统结构的美好秩序和道德约束,一方面是这些传统成为了一种装饰景观或消费形式,愈加反衬了今天物欲横流社会的诸多荒诞。

 

@比如,“抗生素”展览,深刻的捕捉了当下国人出现精神危机的某种症状,展示了艺术家对社会话题的重塑与干预的表达,尤其是关于心理与精神话题在艺术领域的建构。

 

@比如,链接了德国,荷兰,意大利,斯洛文尼亚,以色列,日本等女艺术家梦的“8+8同床异梦”展览,旨在“同住一个地球村”的概念下,共同来关注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比如环境,贫困,健康,失业,饥饿,房地产,股市,经济金融危机,恐怖主义,能源危机等问题。艺术家们展示不同的梦,既是现实世界中的伤害之梦,更是人类自身面临追求精神与灵魂的选项。

 

@比如,“药”国际当代艺术展,策展人则试图则认为,生活在现实景象的当下社会,每个人对每件事都有“药瘾”,如何更好的认知我们自身所处的环境和对现实保持敏锐的批判,将是每个艺术家面对的,日常的,又是最具挑战性的社会课题。

 

@比如,“激素”展览,则集中反映了一个精神和欲望透支,形成焦虑结构状的病态社会结构现实。参展艺术家的作品直接对当下社会非理性和狂躁的现实与人们普遍的精神状况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比如,展现青年艺术家自由才华不同玩法的“玩命”展览,试图鼓励更多的年轻艺术家能够打破身上的枷锁,寻找到人生“玩命”的精神动力,同时唤醒每个人沉睡的“玩命”元素。

 

@比如,以传统婚礼为媒介的“昏礼” 展览,揭开并观照当下社会现实生活与关系结构中每个人身心、情感、精神、信仰、人际关系、人生态度等深处受到或被隐匿的各种“伤”痛。艺术家们通过这个通道以此反观今日人生的诸多变化,直指当下中国社会离婚率之高等让人触目惊心的典型性现象,由此引起对产生的社会众多现实性问题的源头性反思……

 

【相关资讯】

城市人是不是都要服用这副药

激素与“疗伤系”艺术家的诞生

 


【编辑:张长收】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