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展文脉·融合碰撞而后新生——记’2012文脉中国 2012-05-10 14:04:0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南京三川当代美术馆,中国民营美术馆的一支新生力量。诞生于2012年的5月。文脉中国,引领“超写意”之风潮。始于2003年之秋末冬初。

三川与社会

 

按照国际民营美术馆的标准,三川当代美术馆将构建一个全开放式的与国际接轨的艺术产业平台。藏品展示的非营利性带给艺术家、收藏家及大众艺术爱好者一个免费的平台。与公立美术馆不同,像三川这样的民营美术馆更多的是自负盈亏,但恰恰是其资金来源的多样化赋予像三川一样的民营美术馆更为自由、灵活和敏锐的特性。能够更多地接近民间艺术,更好的与观众进行互动和交流,搜罗散落在民间的艺术火花和艺术灵感。江浙一带本就是文人雅士聚居之地,文化氛围浓厚,南京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书画盛行,大家辈出。但与此相对的,是在文化艺术观念上的相对保守,民众普遍缺乏美术馆的观看习惯,对新鲜艺术潮流的接受能力有限,更不用说像欧美发达国家的市民一样,将逛美术馆纳入到自身生活中的一部分了。因此刘菁希望随着三川美术馆的建立及其周边环境的不断完善,让更多的市民走入美术馆,为他们展示、讲解中国的艺术作品,让他们了解、喜欢艺术,并通过图书馆、讲座、公众参与等一系列活动,让三川美术馆成为南京乃至江苏标志性的文化场所,发挥美术馆的文化辐射功能,带动地区的艺术氛围的活跃,以摆脱中国的美术馆长久以来只有艺术作品,没有“美术馆文化”的弊端。

 

三、文脉进三川:最默契的神合

 

文脉当代?中国版本由著名策展人陈孝信先生策划,从2003年开始举办了七场展览。其核心理念在于“文脉”二字。所谓“文脉”即是在长期的艺术积累中扎根于中国土壤,吸收传承转换过程中形成艺术“内核”。当然中国传统艺术的“文脉”在逐步衰微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并不是衰亡。“文脉”的兴旺需要一批有识之士开掘、归纳、概括和阐发引起全民意识的觉醒,使“文脉”在新时代的时空和语境中搏动起来、获得新的生命力。要建设“中国版本”的当代艺术,就必须重新认识自身的传统,并在自身的传统中扎根。但这里所说的扎根,又不是简单的重复或延续传统——我们同样不能只是在“翻版”或“盗版”传统艺术,必须是对传统艺术加以继承、改造、转换之后的一种振兴和新生。这与三川当代美术馆的理念不谋而合,“三川”这一名字本身就具有脉络的含义,三横三纵,三横即广博,三纵即精深,纵横交错以成艺术之宇宙,三川既有博大精深之追求,纵横开阖、兼容并包之气度,亦有川流不息之恒毅。三川精神与文脉精神恰恰是最默契的神合。

 

在5月18日的2012文脉中国?超写意架上艺术10+10暨南京三川当代美术馆开馆展上,十位布面(油画)艺术家与10位纸本(水墨)艺术家将上演同一时空的对话,彰显碰撞与融合。其中有尚杨、苏笑柏、周长江、李向明、许江、杨劲松、蔡小华、张方白、葛震、吴震寰、洪耀、李华生、仇德树、张羽、谭平、王天德、秦风、孟禄丁、蔡广斌、沈沁等著名艺术家,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难得一见的高规格展览阵容。同时这次展览为南北艺术发展与交流提供了良好契机,是当代艺术界不可多得的展览盛事。而且本次展览所集中探讨的“中国性”、“中国文脉”等问题,也必然因其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引起学术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与深刻讨论。“文脉中国”在三川当代美术馆的展出,也标志着三川当代美术馆正式跟公众见面。首次展览选择与“文脉中国”展开合作,并集结了如此多高水准的艺术家共同展出,足见三川当代美术馆这个年轻机构的雄心与学术眼光。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