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镜头里的博物馆 2012-05-22 14:53:32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颜亮 点击:
陈履生在艺术界以水墨画、理论研究为人熟悉,自2007年担任起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一职。举办摄影展,引来不少观众好奇。故此,在5月18日的展览开幕式上,陈履生解释了自己从事摄影的原因。“很多人不知道我喜欢摄影,我很少向外界透露,其实我还没有出生即和摄影有了关联。”

陈履生镜头下,光影变幻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陈履生镜头下,光影变幻的中国国家博物馆。

 

100余幅世界各大博物馆建筑题材摄影作品集中展出

 

现在,广州市民不出羊城就能欣赏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博物馆的身影。从即日起至5月30日,“光影造化——陈履生博物馆建筑摄影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陈履生是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由于对博物馆情有独钟,他拍摄了100余幅世界各大博物馆建筑题材的摄影作品,构成了这次摄影展的主体。

 

对博物馆建筑有特殊的感情

 

陈履生在艺术界以水墨画、理论研究为人熟悉,自2007年担任起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一职。举办摄影展,引来不少观众好奇。故此,在5月18日的展览开幕式上,陈履生解释了自己从事摄影的原因。“很多人不知道我喜欢摄影,我很少向外界透露,其实我还没有出生即和摄影有了关联。”

 

陈履生的家乡扬中唯一的一座照相馆,正是由陈履生的父亲所创办。可以说,他出生在一个以照相为业的家庭。后来他在美术馆、博物馆工作的经历,令他对博物馆的建筑以及空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可以参观世界各地著名的博物馆、美术馆建筑。”而本展所展出的作品,大多是陈履生工作时忙里偷闲拍摄而来。据悉,陈履生曾经于深冬雪后的清晨,在空无一人的博物馆庭院内拍摄博物馆的雪景;也曾经在日落西山的时分,捕捉洒进博物馆的最后一抹夕阳。“这是一个以摄影为手段的关于博物馆建筑空间与光影的专题报告。”陈履生说。

 

广东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看完展览后告诉南都记者:“陈履生摄影水平专业和视觉角度选取很独特,几乎没有人这样拍摄博物馆。让同在博物馆工作的我,感觉很亲切,仿佛置身其中。”

 

展示改扩建后的“国博”

 

这次展出的百余幅照片的对象,包括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德累斯顿的国家艺术馆等,其中最多的是改扩建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

 

从2007年改扩建开始,国博一直是业界谈论的焦点。国博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这是一所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隶属于文化部。国博于2010年底竣工,2011年初投入使用。改扩建后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

 

在陈履生看来,拍摄国博的难点是如何表现它改建前后的面貌,他曾尝试从不同角度拍摄。当光线射进国博馆内的柱子上面时,使得空间出现光影变化,他立马按下相机快门。

 

据悉,“新老结合”同时是国博改扩建时的难点。新“国博”外立面基本上保持1959年的设计式样,保留了原来建筑的三面外形,以及高大的石柱、大理石和玻璃墙面。“这种改扩建方法,维护了天安门广场原有的文化氛围,并在建筑界获得美誉。整体上是个成功案例。”据陈履生透露,国博在原拨款25亿改扩建的费用上没有超出预算,除了设置陈列展厅外,还设置剧场、公众服务区等。
 

 

【相关资讯】

陈履生:我与摄影

陈履生:艺术家的变法之道

 


【编辑:汤志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