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重要的到底是什么?(二)――回应夏可君 2012-05-23 14:22:08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程美信 点击:
程美信:前当代艺术丧失了时间生效基础,但这不意味着“重要的不是艺术”的全面失效。恰恰相反,中国当代社会需要加强公共性、政治性、现实性、批评性的文化艺术。

4.21,最为重要的是,中国文化与“自然”一直有着能量的交换与转化,这形成了中国文化独特的生命原理,西方的现代性进入中国,基本上剥夺了这个自然性的生命能量转换方式,导致我们丧失了这个交换与转化的方式,如同对汉字的放弃与改造。

 

按:没有依据表明中国文化具有独特的生命原理,中国传统哲学中“自然”和“天人和一”同是西方中世纪前夜的普遍思维的概念。欧洲人的古朴医术跟中国传统医术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它们各自就地取材不同而已。不是西方的现代性文明进入中国,剥夺了中国自然性的生命能力,而是中国人陈旧的自然观、世界观、人生,阻碍它们的生命能量和创造力,西方的现代性便自然乘虚而入。如果汉字越来越适应电子时代的生产力工具,它被历史淘汰是时间问题。汉字的书写性不可能转化为解决现代社会矛盾的文化能量。

 

4.22,这个自然的转换在传统尤为表现于三个方面在自然性上的内在一贯:自然性的对象(周围世界的山水环境)——自然化的材质(尤其是水,纸与墨都是自然性的材质,在纸上产生的烟云淡荡的感受)——自然化的身体(书写性来关联前面二者,但并非写形与写线,而是写气),三者达到了自然气化的共感,而这是中国艺术最为内在的精神命脉,如果能够重新恢复这个命脉,中国文化的现代性,经过中国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艺术形式就有可能出现!或者说,在面对自然环境破坏以及都市化的处境,如何再次转化这个三者在自然性的共感,重新发现新的自然性,建立新的贯通感,那才是真正地贡献。

 

按: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民、艺术、国土不是自然性的对象。问题中国的“自然”一种原始思维的互渗概念。稍有自然常识的人都知道,人本是自然产物,天与人不存在分合关系。夏可君的“自然气化的共感”不过是天人感应的老调,注定了中国文明在面临西方现代文明而不堪一击的惨境。夏可君还认为:只要把山水、笔墨、写气,自然气化的共感――只要恢复可这种中国艺术的内在精神命脉,中国艺术便完成了现代性的创造转化。诚然,能够透彻地认知山水环境、纸墨材质、自然气化的科学原理,在知识上能够达到“共感”和“贯通”,但中国文人艺术的精神命脉是拒绝科学实证的理性路线,因此,它不能带来现代性文明,同时也不能克服现代性矛盾。

 

4.3,只有明确中国艺术的基本特点,并且转化出来,才是来自于中国并且具有世界感的中国当代艺术:

 

4.31,与文字相关的图像“书写性”:离开了文字的想象,以及文字所负载的独特的文化信息——在汉字之为方块字的天圆地方的宇宙交感信息,可以让个体在书写中获得与天地生命感应的那个触电,这是西方拼音字母文字所无法具有的。因此为了避免西方现代艺术陷入“具象”与“抽象”的两端与分离,也许“写象”是未来中国艺术的方向之一。——在一定意义上,徐冰的《天书》与《英文方块字》,已经从观念上对此有所贡献。

 

按:把文字的书写当作当代艺术的核心问题,这无疑是迂腐文人的思想意淫。书写艺术在古代欧洲上流社会曾盛行一时,历史进步淘汰了这种华而不实的无聊艺术,使书法家成为美工范围。在今天,还用“天圆地方”和“宇宙交感”来诠释中国方块字的伟大独特性,这是文化民族主义的精髓思想。其实,方块字在美洲、北非、中东等古文明中均出现过,绘图示意是文字的原始形态。中国沿用相形文字至今,它了说明中国早已脱离了世界发展潮流,或者说先天性缺陷。众所周知,没有腓尼基人的字母化文字的伟大变革,就现代性文字工具的出现,今日也不可能是现代化、全球化的时代。徐冰的艺术是一种字谜游戏的“卖点”艺术,他的成名基于西方人对中国使用古老形象文字的好奇心,因为对于西方人而言,一个能读能写的中国人需要掌握几千个不同形式的文字,这是一种令人神奇而又同情的事情,意味着中国人学会书写付出西方人的几倍时间精力。对此,中国人不以为忧,反而为喜。迄今为止,电脑还没有一种理想输入法,还有人持有“书写精神”再沾沾自喜。徐冰凭着《天书》装置在西方走红,用当下时髦的说法是“后殖民艺术”,因为它迎合了西方人对古老东方和中国文字的神秘奇心,算是一堂开眼界的文字考古课,也是西方中小学里的历史课。早期由到过中国的传教士向人们讲解演示中国汉字,后来由中国留学生上台现身表现书写给说法,再后来由中国艺术家通过装置行为互动,让他们明白人类祖先士如何象中国人一样使用文字的。

 

4.32,顺应自然变化的“活化的形式”:中国文化的智慧以及中国艺术的奇妙之处在于,一方面要时刻面对人世间以及自然反复无常的变化,要随机应变,因此也是怎么做都可以,于是有了草书与文人的墨戏;但另一方面,面对无常的变化,要求艺术家有着最为精微与准确的控制,能够顺应变化之中让生成出来的形式保持继续变化的可能性,恰好是怎么做都不可以,是最为困难的技艺!需要时时刻刻保持警觉,回应变化,并且把握住变化的契机。——这个智慧还有待于中国当代艺术再次发扬。

 

按:没有一种文化和一个国家是可以不顺应自然的,现代性文明就是顺应自然规律的理性知识。中国传统意义的书法笔墨艺术,无不文人士大夫的慰藉宗教,反映了他们面对王权专制的屈服,自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以来,文化人士气一落千丈,沦为帝王家的男臣女妾,要不就归隐山林、崇尚自然、回避现实、玩弄笔墨。之所以,中国历史上只有两种极端艺术:一为规避权力的隐士艺术,二为歌功颂德的奴才艺术,两者共享无为而无不为、游刃有余的处世哲学--笔墨书写精神。

 

4.33,有着品味与“可读性的”视觉感,而并非西方单纯的视觉冲击力,与前面的文字相关,中国艺术追求诗意的,抒情性的以及吟咏的品味,艺术应该与生活相关,而且塑造我们生命的品质。

 

按:对于中国文人而言,书写性是他们从小被移植灌输的审美品味,只要是改造成“文人”,不仅能附庸风雅,同时还能领略龙飞凤舞的墨趣诗意。他们的另外一个人生使命就是排斥底层工匠、非书写艺术,捍卫士大夫的合法衣钵和既得利益。夏可君把西方艺术理解成一种没有“可读性品味”的视觉冲击力,一种接近粗俗、低劣的艺术。假如对绘画材料进行性能比较,油画无疑是种表现力最完备的材料,不仅色彩饱满丰富,更能表达复杂多样艺术形式,如高惠君采用丙烯或油画,把中国画语言形式发挥得淋漓尽致,除非对绘画材料充满民族主义特殊癖好,否认油画化达不到水墨韵味。非常遗憾的是,中国水墨材料是达不到油画的材料性能,西方绘画的语言形式是丰富多样的,绝不止于单纯的视觉冲击力,更不乏素淡典雅、诗意抒情、线条书写的艺术表现力。

 

5,与此自然化相关,中国的当代艺术,如果有着所谓的当代的话,那是如何把作品做得极致,还同时要让作品不仅仅是作品,而是一种与个体生活方式休戚相关的生活艺术!这也许可以借鉴与自然性相关的中国文人的审美化的修身教化传统。笔者这里仅仅是指出可能的方向之一而已,具体的创作完全依赖于艺术家自己的个体想象。

 

按:要求中国当代作品做到“极致”,同时要让作品不仅仅是作品,而是一种个体的生活艺术。这符合后现代主义体验派的艺术主张。假如借鉴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化/修身教化的“极致”标准,历史早在宋人艺术便达到极致时代。可见现代之矛遭遇传统之盾、现代之盾遭遇传统之矛,他们将得出无果结论。然而,在历史前进的道路上是不逆转的,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只有时间流动的过程体现,现代在不断地成为新的传统,直到历史的极致,不再有现代与传统为止。

 

5.1,文人的审美传统,比如传统文人画,不是职业画家的画,即便是职业画家,也主要不以卖画作为生计,而是进入墨戏的游戏状态,注重平常的涵养与修养,“养画”或艺术生养的时间,或者闲散游历的时间,远远多出做艺术的时间,并不把艺术当做一种劳动与工作,而且作品并不是直接就为了展览与观看,而是退藏于密,如同对手卷的慢慢品味。因此,需要迫切改变我们整个的展览与观看方式,进入有着“品味”的阅读,有着慢速体会的展览模式,也许我们的想法显得有些理想与精英化,但作为一个需要走向创造性的文化,需要如此高的自我要求!中国当代艺术理应具备这些要素:

 

按:这是用当代人的尺度要求古代人,假如稍微多了解中国古代画家和美术史便清楚:文人画的兴起得益于其特定的时代环境和社会阶层,包括它的商业表现,跟我们今天不完成相同,自然不存在现代艺术的公共性展览。美术作品用于公共展览和美育教化的历史毕竟很短,它是一个现代教育和公共文化兴起的产物。历史上的文人画家和书画观众是个小传统,如明清之际徽州商人最好附庸风雅,徽州到处都有御赐牌坊和名人字迹,还有庙宇祠堂、书院戏台、店铺豪宅不乏名人字迹,汤显祖有名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吴门才子、扬州八怪均离不开徽商朝奉佬的铁杆粉丝。古董字画硬通货是盛世传统,名人字迹成为商业金子招牌则是徽州商人的一大发明,明清艺术的主要赞助商是“朝奉佬”。因此,夏可君说“传统文人画,不是职业画家的画,即便是职业画家,也主要不以卖画作为生计”是非常错误的观点,据我走马观花所知:徽州祠堂牌坊均有董其昌、文徵明、徐渭的字迹,那可是花白白的银子请来的墨宝。

 

5.11,是自由的游戏,而不把艺术当做工作——无论是艺术本身的制作还是赚钱的工具。5.12,必须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自身的精神陶冶与身心的修炼,以及艺术品味的培养上,让“养”的时间多于“做”的时间,才可能成为艺术家而非匠人与艺术工作者而已!

 

按:古代官僚如秦烩、蔡京、严高等人,才艺非常之高,虽不卖字画,他们在世时便一字值千金,既能流通增值儿又神通广大。至于沈周、唐寅、徐渭及“八怪”等不仕或小吏之人,买田纳妾、风月云游,全靠手头之笔。中国文人世界始终存在一种伪道德主义的审美偏见,把技艺分为雅俗两流。让沈周唐演“养而不做”行吗?艺术家以才艺思想为先,不等于他们要排斥经济回报和商业交易,相反,是要求更高的名利双收。

 

5.13,作品必须具有“非公开性”,具有某种个体的私密性以及拒绝交流的品质,这是在新的公共空间与艺术品自身的独立空间之间形成张力,并非拒绝展览而已。

 

按:在艺术的历史现场里,不存在个体的私密性艺术,展不示展是时间问题。当艺术品密不透风便丧失了发生意义,高罗佩的“秘戏图”研究为我们揭开私密生活的图示本质。换言之,所谓当代艺术的私密性恰恰一种自发暴露的隐秘生活现象,它恰恰艺术生效的公共基础。艺术从来就不追求私密,也没有必要,艺术的功能就是叙事表达,凡是处于封存状态中艺术就毫无张力,形同不曾发生过的艺术。

 

5.2,当代艺术批评必须给出品味的品级。当代中国艺术过于追逐西方艺术的标准,而西方艺术则走向了过于技术化与商业化,如何让当代中国艺术慢下来,冷下来?这是激活中国传统的品味,中国传统的所谓能品,神品与逸品的区分如何具有现代性?“品”乃是味道的多重性与丰富性,以及对时间性与身体感受性的慢慢修炼。

 

按:用“品味”标准去要求当代艺术批评,这本身就显然不合时宜。当艺术趋于单一的审美趣味,作品不过是鉴赏德审美对象。必须清楚现代艺术是非常开放体系,艺术不再局限审美范畴,或者说“神品”与“逸品”已无法阐明当代艺术的复杂形态。让丰现代性艺术回到传统艺术的理论框架,无异于时光倒流的返祖现象。

 

5.3,作品要有着可塑性的书写性。中国文化传统是一个有着“书写意志”的文化,从甲骨文到隶书的古代书写,是以刻写为主的书写性,是面对了不确定的灾变事件而顺应变化的刻写踪迹,这在饕餮纹与汉代的云虚文的刻写上得到了最为充分的展开,这是与材质相关的自然性阶段;而从二王开始的书法的书写性,则是以诗性的,个体生命情感与交流的书写,在汉字的语义表达与审美形式变化之间,让线条的形式更为具有可塑性或活化的弹性,这是书写身体自身的内在生命气息,是身体的自然书写;而到了文人水墨山水画,通过书法性用笔超越了院体画,打开了与自然进行生命能量交换的场域,形成了烟云供养以及平淡的艺术美学,并且以审美代替了宗教。那么,进入现代性的中国,如何形成新的书写意志?微博政治以及平板电脑的书写,如何生成为新的书写性?这是从中国文化内部展开的基本问题。

 

按:如果书写是一种“意志”的话,那么不同语种文字皆有这一形态,并非是中国传统,甲骨文、隶书、饕餮纹是早期文字的普遍构造。中国文字构造保持着原始形态,本身是文明萎缩的必然表现,在人类文字进入字母时代,它思维逻辑高度发展的产物。中国文明后期的呆滞不前,由于在特定地理范围形成大一统格局,缺乏文化竞争对手,天然屏障造成皇权的唯我独尊,抑制了文化自由的多样生态。中国文字在统一后两千年里不再有实质发展,许慎在《叙》里说“汉兴有草书”,章草兴作当时的生产记事,成为特定行业的文书工具,追求实用、达意、快捷,绝不是后来文人龙飞凤舞的风雅书体。如郎中与药房之间保持这一草书的行业传统,它完全符合文字工具的发展规律,自从书写为贵族士大夫的风雅玩趣,使它变成一个特殊社会阶层的蛐蛐玩艺,造成文字日益脱离历史发展步伐,它反过来又制约了中国学术思想和理性工具的健康发展。其次,汉字走向形式审美化和道德权威化演变(颜体受帝王推崇是颜门忠烈),充分证明了中国文明衰微的内在必然性。先不说“书写性”对当代艺术的实际意义,就是对传统书写、绘画均为一种裹小脚的美学暴力。电子时代一直在照顾着中国人的书写习惯,尽管没有理想输入法,但至少中国逃过“舍而弃之”的命运,不代表今后还受到历史照顾。强调文字和艺术的“书写性”是毫无前途的提法,不过文人意气的一贯矫情而已。如果没有外来因素,以汉文字的工具手段不足产生现代文明。

 

5.4,新的形式性,如何通过书写性的观念以及活动,尤其是新的书写性的发现,塑造新的形式,活化的,自然化的,有着生命力的形式!

 

5.5,如果是水墨,那么有着三重可能性:其一,“以笔墨的方式做水墨”,这是保持水墨的传统,水墨的水法与墨法与笔法的实践相关,不能放弃书写性而还要进行现代性转换,这是最为困难的,也是最为有意义的,当然绝非那些当前官方流行的礼品水墨,这仅仅是传统程式化的余絮;其二,“以水墨的方式做非水墨”,这是扩展水墨的领域;其三,以非水墨的方式做水墨,这主要是以西方油画的块量塑造与力量感,以及当代的各种影像技术来产生水墨效果,大量的实验水墨以及抽象水墨作品都是如此。

 

按:水墨作为一种材料,它在客观上有着开放性与局限性。首先,它可用于一切可用之上,作为一种工具材料,必须尊重它的物性本质,文字是记录言说,绘画是视觉语言,将技艺法式置于目的之上,显然是对艺术的滥用。“以水墨的方式做水墨”、“以水墨的方式做非水墨”、“以非水墨的方式做水墨”;归根结底这三种方式都是合法性,以水墨的方式绘制传统绘画,这中国绘画的一贯传统;以中国水墨绘制写实绘画或其他绘画;用西方油画、电子声光制作传统的水墨形式艺术;这些都是非本质的,关键是它们释放出的精神作用对人、社会、历史的实际意义。“西为中用”失败的根源在于工具与目的的内在冲突,它的极端表现是工具绑架了目的。譬如将水墨束缚在民族文化的审美属性范围,必然遏制了它的开放性和其他可能性。

 

6,重塑一个新的艺术生产链以及运作逻辑。

 

6.1,中国当前艺术的生产链不说已经成熟,起码已经了一个循环,当然这个循环已经自身封闭了,即: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画廊-美术馆-藏家——拍卖行-投资人-炒家,这九个环节与三个空间,其实是三个场域的逻辑:艺术创作的逻辑——艺术操作的逻辑——艺术经济的逻辑,但现在这三个逻辑场域已经被彻底产业化了,或者商业利益化了,仅仅剩下资本的逻辑,或者资本的逻辑占据了80%,艺术创作的逻辑仅仅剩下20%了!资本主义强大的逻辑(由拍卖行操控),或者礼品交换的封建传统(意识形态的需要),出现重复生产与赝品横行的状态,在中国当今社会形成了最为典型的“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可怕模式!几乎无法解开,因此也堵住了艺术进一步创造的潜能。

 

按:夏可君的中国艺术生产链“3+3+3”模式,创作逻辑、操作逻辑、经济逻辑。并人为这三个“逻辑”主要是服从商业化的资本主义强大逻辑,即80%资本逻辑与20%艺术逻辑。同时,资本逻辑为封建传统的礼品和重复生产的赝品。这些“逻辑、模式、数据”是非常牵强的说法,缺乏必要的论证依据,对资本充满伪道德主义偏见。

 

6.2,并非彻底否定经济的运作与礼物的给予,而是要把前面的三个场域的逻辑有所区分:作为艺术创作与艺术自律批评的第一个维度独立出来,一个原发性的艺术创作,必然并没有直接的商业诉求;一个原发的健康的艺术创作应该占据这个生产链条的80%,才可能有着未来,否则过快的商业化,只是让这个艺术的实验过早终结。

 

按:在夏可君看来,一个健康的艺术生产链是80%是“必然并没有直接的商业诉求”。这种观点过于幼稚,完全缺乏事实依据。艺术与资本的复杂关系,绝非那么平面简单。没有证据表明任何一种艺术是脱离与资本关系,艺术的生产离不开资本,艺术的价值生效转化为一种资本价值体现。有创造价值的艺术与有创造价值的资本,两种都是历史进步的关键动力。如当前中国资本过于依赖权力承租,富人极少通过自身创造力积累财富,他们也不在乎有创造力的文化艺术,甚至迷信权力,转而崇尚官方体制艺术。然而,在一个充分解放每个人创造力的社会,资本、艺术以各领域都表现富有挑战和创造。

 

6.3,因为传媒时代加快了各个链条交往的速度,之前需要在艺术家去世之后才可能获得的荣誉在生前就过早来临,因此反而需要艺术家保持淡定,知道一个健康的布局应该是:50%的艺术创作,30%的艺术操作,20%的艺术投资与炒作,但是,当今中国艺术生态却是80%的艺术经济的逻辑,只有这个条件发生根本逆转,才可能有新艺术的出现,我们说是新艺术的出现,如同1990年代初期,那些后来成名的艺术家其创作状态就异常单纯,因而有着力量。对此艺术的生存状态,艺术家与批评家必须异常清醒!

 

按:艺术创作与科学研究、市场经营在客观规律上相为一致,她们必须100%遵从自身规律,即物理学必须百分之百遵守物理学规律,即物理学必须百分之百遵守物理学规律,市场经济必须百分之百遵从经济规律。在科学、艺术、经济外部的是人的社会伦理逻辑。至于科研与创作需要资金则是外部关系。同样,市场经济的逻辑是绝对的市场逻辑,艺术品和科研成功都可以转化交易的商品价值。如违反经济规律的“天价”做局艺术市场泡沫,其结果对艺术、市场、资本都是破坏性的,造成艺术垃圾、投资失败和市场萎缩。因此,艺术与学术、资本与市场均有各自独立规律,同时它们全息的共性规律。强调艺术独立性不是反市场行为,反之,良好艺术市场是遵循艺术独立的创造价值。因此,夏可君对艺术与资本的认识,代表中国文化人一贯的狭隘偏见,表面上大家不言“利”,实则一点利害便你死我活。可以说,不存在没有资本因素的纯粹艺术,问题艺术家要自己才华和劳动换取正当的名利回报。

 

6.4,一个优秀乃至伟大的艺术家,身边不必有太多的艺术家同道,因为艺术家之间能够说的其实并不多,除了利益关系;必须有少数几个真正懂哲学的哲学家与之潜心交流,哲学家根本不可能告诉艺术家做什么,但哲学家可以给出生命的普遍性感受与艺术遇到的困难;艺术家应该多多与诗人,与其它领域的艺术家交流,只有当艺术,音乐与文学,都抵达成熟与高端,一个完整的中国艺术的图景才可能明确起来,在空气稀薄的高处建立起一个星群的世界。

 

按:一个优秀而伟大的艺术家,绝不会是闭门造车者,自然不必排斥同道。中国文人有“文人相轻”的说法,它反映了被伤害的体验之谈,也极为狭隘的一孔之见。任何一个领域都有这样的共性规律:同行间不仅是竞争敌人,也是使你成为真正高手的良师益友。至于哲学家、音乐家、科学家、作家和诗人则是多多益善。非常遗憾的是,当代中国没有真正的哲学家,尽管大学里有哲学专业和哲学教授,他们最终都是反智主义的王八蛋,崇尚“损之又损”的高明处世哲学,没有思想是中国人最大思想,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机会主义者。在皇权大一统的历史格局下,统治者意志是绝对的,谁掌握了枪杆子,谁就代表了艺术标准和哲学真理。

 


【编辑:成小卫】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