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彩画:革命年代的浪漫情怀 2012-06-13 11:23:17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孙冰 点击:
水彩画是20世纪初随着西学东渐之风传入中国的,建国后,中国式水彩渐渐脱离西方的藩篱,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并产生了张眉孙、李咏森等一代中国水彩画大师。

更生活 更自由
 

水彩画的开创者是德国画家丢勒(Dürer,1471—1528),18世纪中叶在英国发展成为独立画种,并取得了辉煌成就。明清时期,西方水彩画开始传入中国,主要途径有宗教、贸易,也有艺术家的“走出去”(留学)和“请进来”(外籍画家的寄寓)。

 

在吸取了中国传统水墨的精神之后,有中国特色的水彩画逐步发展。因此,可以说,中国水彩画的历史就是一部中西绘画融合的历史,是一个典型的异域文化发展为新的本土文化的过程。但是,中国早期的水彩画家未能逃脱欧洲特别是英式水彩的束缚,创作水平参差不齐,模仿拷贝西方的痕迹较重,画家名手乏善可陈。

 

关键的转折大致出现在20世纪上半叶。一方面伴随着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水彩成为艺术家得心应手的表达方式;另一方面,水彩与逐渐成长起来的传媒、出版、商业紧密结合,成为社会公众耳熟能详的艺术形式。

 

张眉孙(1894—1973)、李咏森(1898—1998)、潘思同(1903—1980)等都是这一时代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大家,因此被称为“中国第一代水彩画家”。之所以给予如此高的评价,除了缘于他们的创作,更是由于他们将原本西方的创作形式逐步发展为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

 

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水彩虽然已经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但是在当时的年代背景之下,水彩并不是最主流的艺术形式。

 

“但也正因为如此,水彩也没有像当时其他艺术作品那样有强烈的政治意味。在水彩作品中,艺术家还是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水平和艺术趣味。”赵涌说,“比如,同时期的油画会比较严肃,会有一些格式化,大多要求要画革命题材,画领袖形象,画样板戏,画黄洋界、井冈山等革命风景,而且这些题材还都是有格式的,一定要那样画才行。但是,水彩作品中,更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甚至可以看到那个年代难得的浪漫情怀,在今天看来,依然非常美。”
 

 


【编辑:刘霞】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