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脚踏无地:变化中的策展 2012-06-28 14:16:1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点击:
来自中国及国际上不同区域的策展人、艺术家和评论家将齐聚一堂,从各自的专业实践和理论关注点出发,对当下充满机遇及危机的语境中,批判性中介以及艺术实践者、机构角色的变化作出回应。

 

广东时代美术馆荣幸地呈现为期三天的国际专题研讨会《脚踏无地:变化中的策展》,举办日期为2012年7月2日至7月4日。在本次研讨会上,广东时代美术馆还将预告旗下系列策展理论出版物的出版及发行。
 
    该项目由蔡影茜和卢迎华共同策划,主题缘于两人从2010年起在《当代艺术与投资》(后改名《独立评论》)上共同发表的“策展问题”专栏。当今的策展实践面对的是一片充满不确定性的土地,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激发与当下展览制作新思想相关的讨论变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来自中国及国际上不同区域的策展人、艺术家和评论家将齐聚一堂,从各自的专业实践和理论关注点出发,对当下充满机遇及危机的语境中,批判性中介以及艺术实践者、机构角色的变化作出回应。受邀的演讲者及讨论嘉宾将考察和反思策展及其相关活动在各自的背景和地区中的情况。研讨会的目的在于为批判的反思和主动的想象提供平台,同时也意在为中国年轻一代的艺术实践者提供一个自我教育和分享机会。研讨会鼓励参与者和观众的现场回应及讨论,并相信这是一种积极的自学习方式和行动方式。在种种变化的聚合之处,有关自我历史化、展览制作和机构化的广泛讨论在突破地理政治区域及行业圈子限制的前提之下,将得到更充分的分享和更深入的反思。

 

第1天——栖身无人之境:自我历史化及主动寄生主义
    2012年7月2日  周一

“自我历史化”是由泽丹卡·鲍多维娜克通过2006年策划的展览《被打断的历史》提出的概念,该概念描述前东欧地区艺术家的生存策略以及艺术家作为档案保存者和历史学家的角色。当今对于自我历史化的讨论主要聚焦于艺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区域,在这些地方,个体的实际努力某程度上取代了机构的实践;这方面的讨论也用于全球范围内艺术家希望保持独立性的当代艺术实践。这些情况促使艺术家、实践者作出相应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既可能呈现为自我描述的迫切需求,也可能体现为为自身及其它艺术家的工作创造沟通条件的各种行动。自我历史化为自我机构化提供可能,令策展和艺术实践得以用不一样的方式阅读历史和观看未来,并为知识的反思和重新分配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系统。这些艺术家和个体的生存策略,旨在为在地知识生产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一些区域提供了平等参与全球对话的根基。
 
    过去10年间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市场和新机构主义的觉醒,促发了知识生产的全新模式,包括新的条件下更吸引人的、更具策划性的介入和参与。我们将之定义为“积极寄生主义”,其中个体的角色成为一个重要的出发点,依托着不同的机构资源,本质上更加灵活和流动的工作方式也成为可能。这些新的模式不仅改变着新思想生产者们的工作,通过与机构的紧密合作,也可能由内而外地逐渐改变机构本身的制度。这些寄生策略在艺术系统内部建立起新的关联和协商空间,其中未被定义的若干区域将对不同的可能性保持开放。

 

- 自我历史化的早期运动和当今趋势是什么?
- 机构批判的缺席或在场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艺术家实践的美术馆化?
- 作为自我历史化的主体和客体,艺术家和策展人如何行动?
- 作为一种抵抗方式,我们如何令自己的实践更加地方化?
- 我们是否可以将积极寄生主义看作是一种通过与体制合作而自内而外地改变体制的方式?实际上发生了何种协商?
- 历史叙述的缺席应该被看作一种限制还是一种优势?我们在试图建立新的叙述结构吗?
- 如果我们将历史看作一个自我审视和反思的持续过程,而不仅仅是对过去的确定陈述,自我历史化是否能不仅记住过去,同时也提供有关未来的视界?

10:00-12:00   主题发言及问答
    演讲者: 比利安娜·思瑞克 (独立策展人、评论家), 刘鼎(艺术家、策展人),  Richer Streitmatter-Tran和Le Thi Tuong Vi(艺术家、评论家、Dia/Project创始人)
    主持人: 蔡影茜

14:30-17:00  圆桌讨论
     以上讲者及 PDF 出版团队(艺术家胡昀,  陆平原)、张培力、申舶良
     主持人:卢迎华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