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象的凝聚 回顾中国具象表现绘画20年 2012-07-16 12:30:28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 作者:徐婉娟 点击:
2012年7月14日,“视象的凝聚——法国·中国具象表现绘画特展”在上海美术馆举行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布列松、雷蒙·马松、司徒立等法国艺术家的作品约40件;以及许江、王澍、杨参军、井士剑、顾黎明等艺术家共32人的约350件作品。

“视象的凝聚——法国·中国具象表现绘画特展”展览现场

 

艺术家许江在开幕式上致辞

 

2012年7月14日(99艺术网上海站 徐婉娟)下午4点,“视象的凝聚——法国·中国具象表现绘画特展”在上海美术馆举行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布列松、雷蒙·马松、森·山方、阿希加、哈曼、司徒立等著名法国艺术家的作品约40件;以及许江、王澍、焦小健、杨参军、章晓明、井士剑、顾黎明等知名中国艺术家,和余旭鸿、赵军、蒋梁、金阳平、郭健濂等新生代艺术家共32人的约350件作品。

 

从1975年,让·克莱尔在法国的一次策展中用“具象表现”来形容欧洲一批“画家中的画家”,来概括那些认真观察细微真实的事物,注重表现视觉真实和精神的画家的作品特征。

 

“具象表现是一个群体,不是一个流派……”而许江在开幕式上表态到。在开幕式背景板后有一张很长的书桌和一幅长长的“中国美术学院具象表现绘画年表”,许江说到:“具象表现绘画研究如果从1991年司徒立先生来杭宣讲相关主张,最早播撒艺术现象学的火种算起,今年正值二十个年头。就犹如此刻我背面那张长书桌,桌面上刻满了当代思想的众多新辞话语,思想与艺术的对话思痕斑驳,它让绘画者改变了某种感性特征,变得理性或更为感性。但其最终是要为当代绘画寻找一条出路,一条让手艺活赋予存在之思的道路。”

 

本次展览由“存在的境界”、“具表的性格”、“视象的生成”和“南山的道路”四个板块组成,展示了中国美术学院具象表现绘画艺术家群体的创作成果,回顾中国具象表现绘画历经20年的探索历程。

 

“存在的境界”板块中展示了本次展览中最具思想性和原创性的作品。具象表现绘画继承和革新了表现主义传统,试图在写实绘画与抽象表现绘画之间走出“第三条道路”,或者说一条“中间”道路,而这个“中间”意味着天-地、显-隐、明-暗的“之间”,因而意味着境域化的艺术构成。本板块意在体现参展艺术家对存在、自然、民族、历史、命运等重大主题的持久探索和深入思考,以及对艺术本身和艺术境界的不懈追求。

 

“具表的性格”提炼出本次展览中具有“具象表现”或“现象学方法”特性的作品。具象表现绘画作为承接欧洲、扎根中国的油画类型,在方法或手法上表现出自身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特征。历经20多年的艰苦努力,“具表”艺术家力图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具象与抽象之间走出独具一格的创作道路。本板块希望展现艺术家在这方面的艰苦尝试的成果,界定具表艺术与其他艺术风格的差异性特征,用作品来回答“何谓具象表现绘画”的问题。

 

“视象的生成”是对具象表现绘画创作过程的多样生动的场景化呈现。接受现象学方法砥砺的具表艺术家,强调视觉的直接性和当下直观构成,以及创作过程中对视觉真实的不断逼近。本主题试图通过时间切片或空间转换等途径,动用素描、速写、写生等多种方式,展示具表艺术家们的“眼法”和“手法”的历练以及创作机制。

 

“南山的道路”是以相对浓缩的方式展示中国美术学院具象表现绘画的发展历程。20多年来,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现象学研究所的艺术家和哲学家们致力于多学科的合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艺术-哲学对话,这种对话本身属于当代语境中艺术哲学化和哲学艺术化的新趋向。本主题运用图片、文字、录像等手段,对南山具象表现绘画做一次简约而有力的文献回顾。

 

据悉,本次展览同时举办“重审绘画的理想——现象学与当代艺术问题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理论界和艺术界的知名学者就现象学哲学与当代艺术问题展开深入的研讨。展览将在上海美术馆展至于7月26日闭幕。
 

 

【相关阅读】

 许江:曾经的向阳花开的一代

 彭锋:图像消费 流动艺术具象研究

刘绍隽:中国需要表现主义吗?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