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油画:是艺术还是简单的复制 2012-07-19 16:05:24 来源:《钱经》杂志 作者:王金坪 点击:
今年春拍已经收官,上拍数量和成交额明显缩水,低潮已是不争的事实,偶有出彩的拍品,也难掩整体颓势,人气、媒体报道、评论争议也明显不如往昔,与前两年相比似乎过于冷清了。

今年春拍已经收官,上拍数量和成交额明显缩水,低潮已是不争的事实,偶有出彩的拍品,也难掩整体颓势,人气、媒体报道、评论争议也明显不如往昔,与前两年相比似乎过于冷清了。

  

不过作为今年各大拍卖行力推的写实油画板块一如既往地稳健,虽然没有令人惊艳的结果,但是成绩单还是不负众望,杨飞云、王沂东、陈逸飞等一批写实派大将都有高价作品成交,相对比较稳定。

  

尤其是在北京保利春拍上,杨飞云《静物前的姑娘》以3450万成交,王沂东的《盛装的维吾尔族姑娘》以1495万元成交,据传被收入山东藏家杜双华囊中。中国嘉德春拍,王沂东早期作品《回娘家》以782万元成交,陈衍宁《西窗声动》以586.5万元成交,杨飞云《赞美之声》以460万元成交。艺融拍卖中,陈逸飞《聚焦》以690万元成交,徐芒耀《雕塑工作室系列之二——开模》以609.5万元成交,打破了艺术家个人作品拍卖成交纪录,郭润文代表作品《梦归故里》以575万元成交,朝戈巨幅画作《东方》以506万元成交。北京匡时春拍中,陈逸飞《音乐家系列:吹竖笛的女子》成交价为747.5万元。

  

今年写实油画的稳健与各拍卖行把这个板块作为重点推出脱不了关系,升温、回归、扎实、稳健在拍卖前就成了市场行情预测的关键词,并在结束后得到证实,不出大多数人的预料和期望。除了写实语言本身的亲和力和生命力,画面唯美、欣赏门槛低、伪作少也是众人热衷追捧的重要因素,翰海拍卖油画部的柴宁认为,“一线艺术家的作品产量少,市场流通的数量也少,加之有比较固定的收藏群体,必然导致这一板块的稳定” 。

  

目前中国本土藏家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收藏体系,话语权慢慢回归,写实油画有稳定的收藏群体。然而,新藏家尤其是年轻一代藏家的进入却引起部分人的质疑:这是否引起审美诉求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收藏方向的颓变?

  

是艺术还是简单的复制?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钟涵提到写实油画创作存在的问题:“以技术精到遮蔽精神性的苍白。以风格上的表面模仿代替个性的创造。一招鲜的老面孔之反复出现透露出安于停滞的态度。用矫揉造作的描写怀恋陈旧的富态闺惰生活。”时至今日,这样的问题依然没有改观,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钟涵认为是部分画家在商业利益驱动下迎合受众口味,尤其是有购买力而文化贫弱之辈的口味,“油画有作为装饰和身份摆谱的用处,又好像有某种‘高贵’价值,于是庸俗趣味在此滋生。社会上缺乏有效的人文机制的力量予以制约,虽然私下议论痛感其害,却在公开场合心照不宣,难以听到有效的质疑声音”。

  

随着财富阶层的日渐精英化,买家审美品位的提高定然会从根源上消减庸俗化,但是这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而人文机制的规约却并不好构建,目前的批评仍然是被利益绑架的,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和文化品格不利于批评的规范化。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品位的培养,不盲目跟风,不轻信褒贬。

  

目前,对于写实油画的创作方法也存在一些争议,画家直接画照片,或者通过扫描设备协助创作,有些人认为这样会削减作品的绘画性和收藏价值,唐炬就是其中之一:“照相、扫描制作出来的所谓作品不会入我眼。”而有些持相反看法,比如台湾收藏家刘太乃认为画照片和扫描只是艺术家创作的一种技法,并不会消减作品的绘画性,关键是看作品的情感部分,能否动之以情。

  

2009年,燕娅娅因涉嫌抄袭摄影作品被告上法庭;去年曾梵志的《雪豹》被指抄袭摄影作品而惹争议,人们在围观的时候也在思考摄影与绘画的区别、挪用与抄袭的界限问题,然而在艺术史上的挪用使得这一行为变得合理。退一步想,创作的素材和描绘的对象来源于生活和自然,画照片与写生有什么本质区别吗?结果都是经过艺术家再创作的主观产物罢了,是不是优秀的作品还是要看画家创作的激情和作品蕴含的精神性。

  

选择投资还是投机?

  

艺术品收藏是种长期的投资,收藏乐趣和投资收益并不矛盾,真正的藏家追求的是艺术品带来的怡情,渔利只是附属,刘太乃一语中的:“这是艺术,谈钱俗了。”

  

而投资者无非就是渔利先于怡情,但不会完全忽视艺术价值。虽然在艺术市场这口大锅里抢饭吃,投资者带来的资本拉动了市场需求,耳濡目染之下市场也会把投资者培养成收藏家,但无奈其中夹带着不少投机分子,给艺术市场带来不确定因素。在投机者眼里,只考虑升值问题,而不是以自己的喜好作为选择艺术品的标准,大有“这是投资,谈艺术傻了”之态。

  

市场专家们频频建议投资者在追求投资价值时不要忽略了艺术价值,刘太乃认为:“艺术品是可以隔代继承的,是可以交给下一代的,海外的藏家与中国的藏家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此。在中国,一个人买一件艺术品花10万,短时间后转手卖30万,这就被认为是成功的案例,但其实这种现象显然是不健康的,频繁地买和卖,投资与投机心理会导致艺术家作品的重复性,从而稀释作品的价值。如果抱着投资的心态购买中国艺术品,在未来的几年可能会比较失望,赔钱的可能会比较大。在中国的投资氛围下,创高价是不奇怪的,买进高,卖出也高。就长期持有藏品的收藏家来说,不会选择太贵的艺术品,因为太贵的作品风险比较高,只有投机型的才会选择高价作品,因为买卖频繁。”

  

由于学术地位、艺术价值和市场表现被认可,当下的名家力作被有经济实力的投资者热捧,有些投资者认为应该投资那些价位相对较低的成长中的画家的最重要的作品,等其市场成熟起来以后,收益会更加丰厚。但是这就涉及一个问题,选择哪些画家的投资价值比较大、风险比较小呢?毕竟不知道自己选择的艺术家是否具有潜力和生命力,尤其是写实类画家大多数没有画廊代理,作品分散,不好把画廊当做一个风向标和参照物。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倒认为可以通过学术机构和大型展览寻觅那些有才气、有想法、有志于艺术的潜力股,多圈定几个,进行长期投资,总会有几个艺术家能经得住时间和市场的考验,即使赌输了,由于买进的价格便宜,也不会亏。

  

在中国,一个人买一件艺术品花10万,短时间后转手卖30万,这就被认为是成功的案例,但其实这种现象显然是不健康的,频繁地买和卖,投资与投机心理会导致艺术家作品的重复性,从而稀释作品的价值。如果抱着投资的心态购买中国艺术品,在未来的几年可能会比较失望,赔钱的可能会比较大。——刘太乃

 


【编辑:刘霞】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