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奇”的追求掩盖了中国当代艺术问题的实质 2012-07-25 09:40:1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李飒 点击:
当下中国当代艺术的核心问题是:我们是应该满足于现有状况,麻木不仁,沉溺在现有规则中“浑水摸鱼”,还是应该面对历史的转变“更为主动地把握”,创造新的历史格局?中国当代艺术应该走出“停滞”,“再出发”: 重建中国当代艺术的主体性、本土价值 和现代理念。

对“新奇”的追求掩盖了中国当代艺术问题的实质:现代性的匮乏

 

1/24关于“新奇”,除了我写的《形式上追求“新奇”,绝不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出路》、《中国当代艺术是三流的美国消费文化,继续追求“新奇”,是一种自欺欺人》;还有程美信先生《追求全面“新奇”是中国艺术唯一出路》、《没有“新奇”是中国文化身份吗?》;朱嘉鸿先生《关于“非法”的形式语言问题(一)》。

 

2/24 程美信先生在《没有“新奇”是中国文化身份吗?》一文中说:“民族与国家是今后全球化时代的最大障碍,从经济、政治、生态、能源、安全来看都是如此。”我无法同意,因为现实中还看不到可能性。另外,民族主义也不一定“狭隘”,格林伯格就将抽象表现主义描绘为“美国性绘画”以区别其它文化。

 

3/24朱嘉鸿先生在《关于“非法”的形式语言问题(一)》一文中说:“中国的特色就是中国的问题,我们的文化身份就是我们的文化问题”。这一点我同意,所以我认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主要问题是“现代性”的匮乏,是以“理性”为核心的现代价值理念的缺失和不足。也希望我们关于这一问题能继续讨论。

 

4/24感谢程美信、朱嘉鸿对此一问题的关注和讨论。我个人认为,辩论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证明别人观点的错误(每个人角度不同),而是在说明中国当代艺术问题究竟在何处,并做出自己的文化判断。所以我更侧重理清自己的脉络和思路。力求观点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有的放矢、一针见血、切中要害。

 

5/24我并不否认“形式”的重要性,但对“新奇”的追求掩盖了中国当代艺术问题的实质:现代性的匮乏。世界、中国正在发生深刻转变,中国当代艺术正面临转型,旧有当代艺术的发展模式(形式上追求新奇、按照西方的商业趣味想象中国、彻底商业化等)已经无法应对时代挑战,无法继续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6/24 一、背景: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关于“全球艺术美国化”,波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早有论述:“这是一种疯狂的野心:取消、超越整个文化的大事纪录(及其基础)。……这是一种美国艺术……假如说这就是“美国性”,那么美国性就是当代文化的自身逻辑,而我们不应该指责流行艺术家们突出了这一点。”

 

7/24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奥利瓦说:“所谓‘身份’问题,……根本的意思是要保护自己的处境,以对抗外来的、对自己处境的强大威胁。我们受到了什么威胁?受到了恐怖主义的威胁,受到了将我们的传统连根拔起的威胁,受到全球完全划一化的威胁。……我们要打破美国绝对化的全球主义在艺术上的有害统治。”

 

8/24艺术并不反对“商业化”,但不能被彻底“商业化”及丧失其独立品格和批判意识。后现代主义已经使艺术成为了商业生产的模式。其正是以安迪•沃霍尔、阿瑟•丹托的“艺术的终结论”及“全球艺术美国化”为表征。沃霍尔的两句名言解释的颇为清楚:“我希望成为一台机器”,“卖的最贵的就是最好的艺术”。

 

9/24原有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模式——在(西方)资本引导之下,按照国际流行的商业模式,挪用、拼贴中国的文化符号,满足西方对中国的想象和猎奇,成为全球艺术美国化的一部分——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继续推动中国当代艺术,无法解决新的时代产生的文化问题:建构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主体性”。

 

10/24二、前提:世界和中国都在发生深刻转变。艺术与文化会无动于衷么?好的艺术家是对时代变化更为敏感并做出敏锐应答的人。正是西方主动提出艺术转变的问题:2011年9月24日,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V&A)举办了一个展览:“后现代主义——风格与颠覆1970~1990”。

 

11/24该展览意味着宣告了后现代主义的终结。后现代艺术无疑在过去数十年来一直占据着全球艺术的主导地位。作为美国文化霸权的体现,为什么会突然在西方宣告终结?正是全球化带来的历史变局——新兴国家崛起、世界经济中心东移、“后美国时代”格局转变、全球经济失衡——导致了后现代主义的死亡。

 

12/24国际上,世界经济面临再平衡,主要国家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2012年世界经济论坛的主题:“大转型:创建新模式”;在国内,中国经济也在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模式,从依赖出口转向依靠内需。而中国当代艺术需要从满足西方对中国的要求和想象转向更趋独立及实现中国当代艺术的“现代性”诉求。

 

13/24三、问题:中国当代艺术问题的实质——现代性的匮乏。当下中国主要的文化矛盾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价值失落之间的矛盾。“灵魂缺失的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型远未完成。以“理性”为核心的现代价值仍需确立。缺乏“价值”支撑的“形式”,仅仅追求“新奇”,无法解决中国当代艺术真正的问题。

 

14/24中国的后现代主义侧重娱乐、消费和碎片化的经验,这也意味着“现代性”的缺失:“事实上,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呈现出:文化的中断与意义的失落(我们在处理传统与现代性问题上的曲折与反复)、社会的未分化和并非建立在真正的个体主体性基础之上的社会的虚假团结,以及个性的匮乏。”

 

15/24沈语冰教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判断是准确的,其最根本的问题——现代性诉求——被忽视了:“它(中国的后现代主义)的真正危险在于,它以貌似激进的观念掩盖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中国现代性的先天不健全;并以这种思想的短路形式扼杀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现代性诉求”  。

 

16/24 “这样,没有继承一种成熟的现代性的后现代性日益成为他们的命运,好像落伍造成了一种形式的早熟”(伊格尔顿) 。在历史的转变之际,中国当代艺术面临挑战:我们只需要“后现代主义”——消费文化,还是更需要“现代主义”——以“理性”为核心的现代价值的探索和建立?

 

17/24如何确立起一种自我选择、自我承担、自我批判的现代性,才是中国当代艺术正在面临的文化转型的关键。后现代主义的“新奇”转变为艺术时尚化和娱乐化的工具,变来变去总是一回事,尝起来都有一种可口可乐的味道。中国当代艺术需要重新承担起对时代的批判、思辨和挑战。

 

18/24四、方法: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中国当代艺术/文化能不能跳过现代主义,直接进入后现代主义?可以实现这种“大跃进”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来说,现代主义比后现代主义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中国当代艺术/文化最缺乏的是现代主义所代表的自我批判的精神和以“理性”为核心的现代价值理念。

 

19/24这其实就是格林伯格和阿瑟•丹托对我们意义的区别。格林伯格推动的抽象表现主义是一种以强烈自我批判、独立精神、民族意识及现代价值为特征的现代主义。而阿瑟•丹托及后现代主义,以其新奇、时尚、娱乐消费、欲望为特征,并最终形成“艺术的终结”和“全球艺术美国化”的秩序与结构。

 

20/24什么是后现代主义的最明显的特征?“可以说,一种崭新的平面而无深度的感觉,正是后现代文化第一个、也是最明显的特征。说穿了这种全新的表面感,也就给人那样的感觉——表面的、缺乏内涵、无深度。这几乎可说是一切后现代主义文化形式最基本的特征。” 詹明信对后现代主义的概括相当简练。

 

21/24而现代主义是一种“自我批判”的精神。“现代主义的本质在于用某一学科的特有方法去批判这一学科本身”。格林伯格对抽象表现主义(现代主义)的推动实现了二战后美国文化的转型,并以此夺取了世界艺术的话语权及主导地位。现代主义还是后现代主义?这是我们面对问题的关键。

 

22/24五、目的:重建中国文化本土价值、现代理念和民族身份。由于中国经济结构的复杂性,后现代主义差异性、碎片化经验的特征在当下的中国仍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后现代主义已经无法应对历史的变革,它不应再占据中国当代艺术的主导地位,而是应该与现代主义共同构筑中国当代艺术“多元化”格局。

 

23/24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差别在于:1、碎片化的经验和注重“沉思”;2、“使其新”(时尚化)与“自我批判”; 3、对有价值事物的“无感受性”和对时代敏锐的文化判断;4、消费文化和理性文化;5、消除历史与批判、继承历史;6、主体的分裂、瓦解与主体性的重构。

 

24/24当下中国当代艺术的核心问题是:我们是应该满足于现有状况,麻木不仁,沉溺在现有规则中“浑水摸鱼”,还是应该面对历史的转变“更为主动地把握”,创造新的历史格局?中国当代艺术应该走出“停滞”,“再出发”: 重建中国当代艺术的主体性、本土价值 和现代理念。

 

【相关资讯】

朱嘉鸿:关于“非法”的形式语言问题(一)

程美信:没有“新奇”是中国文化身份吗?

李飒:继续追求“新奇”,是一种自欺欺人

程美信:追求全面“新奇”是中国艺术唯一出路

形式上追求“新奇”,绝不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出路

 


【编辑:成小卫】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