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历来习惯把“海归”当做一个特殊人群,而且中国的艺术历来有“留洋”的传统。从19世纪中国开始出现西方艺术盗火者的,到20世纪中期对苏式美术的引进,再到80年代艺术家之间流行的“出国热”,每一次出走西方都不是一次孤立现象,而是中国艺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今天,有一群海外归来的青年艺术家群体,学成归来后便“大隐隐于市”,虽然能够更接地气,但他们并没有得到太多学术与市场地关注,而且老一辈的“成功经验”在他们身上已经不适用。虽然这个特殊群体已不再局限于“中国符号”,但是要面临不同观念的纠缠与冲撞,不同知识体系的对抗与反停滞,国内的艺术土壤也缺少对他们的理解方式。正由于这些原因,海归青年艺术家群体被迫降落在了一座孤岛上,尴尬的停留在中国当代艺术的“中间地带”。
海归艺术家谷文达《天堂红灯—茶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