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本周五“水井坊助力中国艺术梦想:新星2012全国五大美术学院优秀毕业作品汇展”开幕的日子近在眼前,展览的布展工作现已全部完成。昨天,策展人、四川美院中国画系主任冯斌与古根海姆美术馆艺术顾问、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教授沈揆一和夫人安雅兰等提前到现场看展。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专访时,沈揆一与记者畅谈了中美两国的美院学生们寻求艺术发展机会的异同之处。
中国学生较“平面”美国学生很“多媒”
今年58岁的沈揆一是著名的艺术史学家和策展人,曾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术理论译丛》,著有《中国现代艺术》等书,现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东亚美术史。他曾策划了著名的古根海姆美术馆“中华五千年”大展,并参与策划了2007年的第三届成都双年展。
沈揆一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和夫人这次是从美国先回到上海,“我在上海的两所大学有讲课”;然后去北京,他将于今年12月在今日美术馆为徐冰、刘丹、冯斌和王先德策划四人艺术联展。昨天抵达成都后,今天他们还将去西昌展开为期10天的采风。
在冯斌的陪同下,沈揆一和夫人仔细地看了每所学院的学生作品,“央美和广美这次似乎没有看到很典型的作品;鲁美的写实特色比较突出;川美的创新很有意思;国美的水墨历来较为突出,但目前还没看到让我眼前一亮的……”不过沈揆一表示,由于自己多年一直从事美术史教学,“接触的信息大多来自古代,能看看国内年轻人现在关心什么、创作什么,很好。”他笑着说。
无论在哪里 艺术之路起步都很难
沈揆一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在美国几乎没有类似这种美院毕业生联展的大型展览:“主要原因是美国的专门艺术学院大多是私立的,和公立大学里的艺术系相比,支持展览的资金来源不同,所以难以组成一个平台。在美国,学生们多半是以个人的名义去寻找展览契机,最多最主要的就是来自各个艺术基金的赞助。”
这些艺术基金每年有固定的预算必须花在艺术项目上,因此机会不少。“基金都会有专门的评审委员会,通过选拔的方式,学生或年轻艺术家自由申请,凭实力胜出者就可以获得赞助经费,或者成为驻留艺术家在某个指定的城市艺术区或艺术基地生活、创作一段时间,这期间由基金提供生活费,年轻人可以衣食无忧地投入艺术中去,还可以与其他驻留艺术家交流,学生们都会努力争取这类机会。”
当然,沈揆一也坦言,能够持续争取到这种机会、从而坚持自己职业艺术家梦想的学生,无论在哪里都是少数。“像我们系里每年毕业的学生,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会找到赞助等机会,把艺术当成职业,其余的都去找工作,能跟艺术沾边的就算很不错了,比如去好莱坞做电影美工、特效背景什么的,也得其所哉了。”
古根海姆挂画的工人 都是艺术系硕士
说到这里,沈揆一的夫人、俄亥俄大学中国美术史教授安雅兰也忍不住告诉了记者一个故事:“有一次我们家的洗衣机坏了,我跟来维修的工人聊天,发现他竟然也是艺术系毕业的。”更令记者惊讶的则是她和沈揆一策划1998年古根海姆美术馆那场“中华五千年”展览时,挂画的工人个个都是艺术系硕士!
安雅兰笑言,其实这不算稀奇,因为在美术馆博物馆挂画等工作,报酬不错,“这些人多半是年轻艺术家,他们来这里打工挣钱养活自己,然后业余时间继续创作。”沈揆一也补充说,通常一到周末,这些挂画的“工人”们都会给来参观的观众散发请柬,“原来都是他们自己的作品展,这里那里的举行,很是丰富热闹,也是一道风景呢。”
总而言之,沈揆一认为,中国艺术学院的学生们有很多机会直接与市场接轨,尽量靠出售作品养活自己;而美国的艺术学生们则主要通过争取艺术基金的支持来实现梦想,有了一定名气后签约画廊,然后才开始出售作品。
紧随沈揆一夫妇脚步,分别来自美国豪尔德学院和圣路易斯学院的甘一飞、左映雪教授也参观了艺术超市,甘一飞对川美的国画印象尤其深刻,“他们在传统语言的基础上有很大突破。”左映雪则表示:“中国美院的学生训练严格,功底非常扎实,但是美国美院学生的作品更加多元化,根本不会有雷同的现象出现,这跟他们的教育理念有很大关系。”
那么,中美两国的艺术学生们,创作方面有什么主要差异呢?“就创作形式来说,以我所在的学院为例,我们在多媒体和计算机艺术方面很出名,所以学生们除了平面作画,更多的是利用多媒体,偏重影像和装置等;中国学生好像还比较注重架上,平面的作品占主导。”沈揆一说,他注意到这似乎也是目前中国当代艺术家与欧美当代艺术家创作形态的主要差别之一。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