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自五十年代初始萌芽的文学上的“异化”主题,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初正式展开的现代主义文艺,这是自五四以来最有精神深度的一个文艺创作阶段,其核心存于那一代文艺青年借助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中国式的现代主义的虚无感和自我异化。保守主义的“极左思潮”在八十年代后期将“异化”议题和现代派艺术视为猛兽,在于现代主义美学动摇了“极左思潮”标榜一贯的政治正确和宣传工具论的根基。
当然,保守主义思潮当年对现代派文艺的攻击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直接搬用模仿西方现代派形式,对五四以后的革命史过于灰色情绪和虚无主义。正如周扬所言,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应该承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缺陷”,并允许在现实主义之外存在多样化艺术,文艺不能完全变成一种宣传工具。
正是由于八十年代初思想解放运动提出的“异化”问题及其对现代主义美学的接纳,当代艺术才真正在近十年四处开花。但这一进程在九十年代仍然艰难曲折,有关“异化”问题的讨论被搁置,现代主义艺术被排斥在主流的宣传平台之外。这一问题直到近十年才获解决,但八十年代有关“异化”和批判极左美学的知识分子思考却中断了。
在1993年之后,王朔小说中的玩世不恭和当代艺术的强调国际身份的后现代主义取代了八十年代有关“异化”的总体思考,它反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但不批判极左意识形态;强调消费主义艺术的商品和资本属性,但不批判资本主义的虚无主义。
近十年的主流社会使文化环境逐渐的去意识形态化,当代艺术逐渐与政治美学脱钩,但这并不表明当代艺术自身不存在问题了。当代艺术仍然存在“异化”和意识形态批判,比如消费主义的“异化”和资本的文化霸权。在合法化之后,当代艺术自身也分化为不同阵营,仍存在一小部分激进的冲击社会底线的作品,有坚持纯学术探索和实验艺术的,也有后殖民倾向和商业化的艺术。
总体上,当代艺术在两个方面体现出思想力量的疲软,即对从革命到异化的现代史缺乏深刻的反省,对消费主义的自我“异化”缺乏讨论。当代文艺应该重新接续1983年至1993年后中断的对中国式现代主义的总体思考,即从政治现代主义的异化向消费主义的自我“异化”的转变中,找到中国当代艺术真正具有批判性的思想动力。
当代艺术的内在危机是缺乏现代思想史的批判维度,而面临着在美学和价值取向上被消费主义和资本意识所同化。
【编辑:郭巍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