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和西
编者按:2012年7月24日至31日,由北京文化艺术基金会和国子监艺术馆主办的“2012中国油画艺术展”将在伦敦奥林匹亚展览西厅展出,此次展览汇聚了国内油画界30多位重要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油画艺术发展高度的油画艺术家,意在用油画艺术的形式向伦敦奥运观众展示当代中华文化的风采,为更好地呈现参展艺术家的风采,99艺术网在国子监油画馆配合下采访了参展艺术家陈和西,他就艺术的转向及选择、传统文化对油画艺术的影响,绘画过程中底色的重要性,等方面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记者:您作品有一种宁静悠远的农家小景之美,令人向往,使人能感受到故乡般亲切的泥土芳香,您在创作这样的风景作品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陈和西:我画了大量农村题材的风景画。但自己并不是生长在乡下,我从小在城市里长大。为什么迷恋乡村风景呢?应该说这是我精神上的一种需求。我生活于湘江边上,后来虽然换过几个地方,但是都与湘江有缘。湘江是我们湖南的母亲河,在湖南人的心中有着特别的情感。我们从小在湘江边游玩,感觉那个时候的湘江很美、很亲切,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已基本上无人敢在母亲河的怀抱里游泳了,因为湘江的水已经严重污染,这是第一个;第二,我是生活在城市马路边嘈杂的方盒子之中,随着汽车越来越多,我们越来越置身于一个忙碌而又嘈杂、废气弥漫的空间里,在精神层面特别想追求一块比较安静的地方,向往着一种宁静详和的生活。这个生活在乡下的风景中间找到了,你看在我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些人群,点缀的一些在那里种地的农民,我是想表达他们是一种非常安静的,没有城市中间的嘈杂、没有竞争带来的不安的生活,我们可以从那种安宁的生活中间,找到目前在城市生活中所没有的、所向往的那么一种状态,我的画面上就大量出现这样的情景,而且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是画面上所追寻的,也应该讲是一种理想化的风景。
记者:内心情感的外在释放,让您找到了这样一种表达方式。
陈和西:看过我的风景画,很多人有同样的感受,他们也并不是一个乡下人,但他们向往这样的生活。在忙碌了一天的工作回家后看到这样的画,心里面就多了一份闲适和恬淡。
记者:距离产生美,这是否给您造就了一个美好的想象的空间呢?在我们看来也许乡村并不是那么的美好,您的感受与我们还是很不同的?
陈和西:对,因为我的风景画不是简单的写生,是写生回来以后,对每一幅画进行再创作,在创作中间投进了我心灵中间最想表达那些东西。慢慢的,我找到了自己想追求的东西,让自己画面沿着哪个方向走,这个是多年来我在把握的一个东西,就歨非常宁静的,理想中的一种状态,这可能是我在风景画创作中,描绘心灵理想生活的原因。因为看起来农民在田地里面劳作好像是很辛苦的或者怎么样,但是我觉得那是一种自食其力,这种劳动没有像我们城市那么浮燥和不安,他们的生存就是依赖这种劳动,依赖这种环境,在这样情景之中我感觉到这种劳动就是一种幸福状态,这就是我所表现的一种理想生活。
记者:从山间粗俗的生活中挖掘出一种诗意可能是您在做的。您出去写生回来在画室里添加、注入一些东西的时候,有一些什么样的困难?又是怎样突破这些困难的?
陈和西:虽然创作会强调个人特征和风格样式,但难免不受别人的影响。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的社会当中,在浏览他人的艺术同旪是会受到潜移默化影响的,会渗透到自己绘画的方式中间去的,自然而然的把他人好的那些东西表现出来,自觉不自觉的有一种相同模式就出来了。如果说在学生时代,这是一种学习,完全可以的。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画家,学习人家的东西,学了但又不留痕迹的在你的画面上运用上了,这样才行.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吸收人家好的营养同时,又要避开别人个性化符号化特质的东西岀现。
记者:下一个问题把这个问题稍微细致化了,您的色彩、技法的问题,您把油画的色彩技法与中国画的意境构图结合起来,揉在一起,从中找到了自己最合适的方法,请就您的绘画风格谈谈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解与吸收。
陈和西:这要从两方面说起:一个是西方绘画。关于西方绘画在学校接触比较多,西方比较科学的表现对象,与写实表现对象的东西有关。学校从招生到培养,都是采取西方绘画的方法,比如说色彩有色彩学、人物有结构学、画风景有透视学等等,学习这些方法,以后就可以非常准确、科学地把对象表现出来,这是一种西方的方式。学习多年以后,西方的绘画的法则在我的绘画中也形成了一个非常固定的模式。比如西方色彩体系中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等等;但是我在从事风景画创作后吸收了一些传统的绘画元素,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在很多方面有很多不同,不追求很科学、很准确地把对象的色彩表现出来,而采取一种意象表现。比如说在我的画面里过去采取的光影关系没有了,在我们国家有很多画风景的甚至画人物的都开始注意到这个方面,中西结合以后采用中国意象表现手法比较多。另一个是我们风景画更强调的是一个情调问题,一个意境问题,所以色彩也好,其他的表现也好,都进入到这个东西里边来了,从这个角度来讲,东西的结合,我们色彩尽管还有西方的东西,但是西方的表达已经完全向中国意象表象融合和靠拢了。
记者:对传统文化的借鉴,发现里面趣味的东西,已经成为中国当代风景的潮流或者是共识。
陈和西:说到风景画当代性的问题,当时我也想了很多,实际上风景,如果单纯的从自然风景中间很难看到一个当代性的问题。如何谈当代性呢?从技法上来讲是表现形式多样化了,西方的各种表现,东方的传统表现,还是当代绘画各种形式的表现,中西文化大的融合、融汇以后,表现的手法是五花八门的,在我们的绘画中间有一些体现,这是一个形式上的东西。另外一个应当从精神层面上看:每一个时代,可能都有不同的一个精神需要和追求。如果说当下把一个时期、一个人的精神追求表现进去了,对于风景来说,我觉得树也好、山也好形成的东西肯定就有一个当代性。纵观我们的绘画,每个时期的风景画,和我们中国的山水画一样,都有一些不同,都与当时社会的精神追求有密切关系,所以我觉得如昱把握住了这个东西就具有当代性,如果你没有把握住,产生一些混乱,当代性就不强。目前的社会,科学发展都非常快,这个速度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人的思想、生活节奏各个方面都在加快速度的往前发展,在这么一种状态里面,风景画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像过去那样表现,在里边必然带有一种当代表现的精神追求。
记者:您早期的时候画过连环画,也画过一段时期的水彩,是什么机缘让您最后选择了油画?这些经历对您的油画创作又有什么帮助和影响?
陈和西:我是广州美院77级毕业的学生.那个时候我是学油画的,毕业以后为什么选择其他的呢?八十年代初,很多画家都画过连环画.因为连环画画幅很多,我也想历练一下自己的创作,虽然苦一点,伹不断地更换画面,训练的效果是比较好。没有想到连环画画好了以后,一投稿就中了,后来作品就不断地在刊物上发表,我的兴趣也就提髙了,一画就是十年,这十年来对人物造型、构图、绘画的很多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对人物的表现上进步较大.我是用水粉画连环画的,所以对用笔绘画方面的训练也起到很好的一个作用。在这之后有一次进修的机会,我就到一个大学进修水彩画,遇到一个非常好的老师,由于机缘关系,我就接触到了风景画,从此就爱上了,所以从93年进修开始到现在一直从事风景画创作,开始画了几年水粉,又转到油画这边。你问的问题也有很多人问过,我自己也有一个感觉,人物画我虽然也比较喜欢的,但没有顾及过来,因为我想把风景画画到自己认为满意了,就能腾出手来再来画人物,但没想到越钻进去越出不来,所以这么多年以来总觉得还没画好。现在我开始妥协了,年龄慢慢大了,画好风景后再来画人物画愿望看来有些力不从心了,但人物画也不想完全丢掉,在风景画中逐渐加一些人物进去,这一次参加奥运会的作品就是如此,这也是我的风景画一个小小的改变。很可能今后在风景画中加人物是我实现画人物画愿望的努力了,因为风景画要画好确实太难了,所以脱不了手,放不下,也就无法腾不出时间来干其他的。
记者:我看到您这次的作品《夕日辉煌》是2011年的作品,也是一直交替着画。
陈和西:十年的连环画,几年的水粉的风景画,可以讲对我后面的油画创作帮助是非常大的。
记者:看您的文章时,讲到你作画过程的问题,您会做一个底,做底是古典绘画的一个环节,现在您用的是另外一套技法,做底色有什么特殊的作用或者是感觉?
陈和西:在油画技巧上面我的突破点就是在底子上,如果说我与别人绘画有什么不同的话,所有的秘密很可能就是这个底色,我是用底色来帮忙作画的,在底色上面,我还在发展,这种底色现在做了很多种了,有单色,有花色, 有各种不同的颜色,不仅仅是有机理的,还有很多色彩色斑的东西,我带了很多研究生长期来进行这种探索和实践。
我现在喜欢在有很多色点的画底上作画,在写生或者创作的时候,看着这些斑驳的色点,与对象契合形成一个形,这个时候我的这个形就变得非常丰富了,在画面构图上讲我就可以采取不同的形状去进行表现。从色,从形上面来讲,我就优胜于其他的没有底色作画的。底色作画自古以来一些画家都用过,但是用的多数都是一种比较单一的颜色,就像打一种素描稿,没有起到既在色彩上改变对象,又在造型上改变对象的. 过去画家们没有考虑这个方面,而我在这个上面就找到了方法。
记者:能否介绍下这次展览《夕日辉煌》?
陈和西:因为曾国藩的故居在我们湖南省境内,我到那里去参观过。《夕日辉煌》实际上就是画曾国藩的故居,你到那里去了以后会感觉到他过去的辉煌,他带兵打仗做大帅时的气派,从他的住房中间就能够感觉出来。我考虑到岁月侵蚀的那种效果没有按照实际的关系去表现,画的过程中就把自己的体会融进了画面,在表现上画面的底色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记者:整个黄色的色调历史感很强。
陈和西:那里每天都有不少的人在参观,我是在房屋边写生的,我作画的位置相对较偏,干扰少.我画了许多人物,因为有以前画连环画的功底,所以很快把人的动态也画出来了,回到工作室又修改了一下。整个效果包括天空、房屋的气势,确实可以讲是这个底色加强了画面效果, 较好地达到了我想要的那种气氛。
记者:里边有一些历史的感觉,可能从画面色调还有机理效果上都是能够传达出来的。
陈和西:好的画面都是这样的,我很多画面都保留了底色,很多人说你怎么做到的?我的学生也学我运用底色作画,但他们就没有办法做到把底色和作画有机的结合,做得非常生硬,肌理是肌理、画是画,这个技法需要时间的磨练。
记者:谢谢!
(采访记者:荣云)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