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苗:“我就看作品,不看性别!” 2012-08-16 09:55:23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刘倩 点击:
在第六届AAC艺术中国评选中,贾方舟老师第一次提出了M4的概念,与艺术界著名的F4(方力钧、张晓刚、岳敏君、王广义)呼应,M4包括了4位在AAC艺术中国上表现优异的女性艺术家:喻红、林天苗、向京、崔岫闻。

在第六届AAC艺术中国评选中,贾方舟老师第一次提出了M4的概念,与艺术界著名的F4(方力钧张晓刚岳敏君王广义)呼应,M4包括了4位在AAC艺术中国上表现优异的女性艺术家喻红林天苗向京崔岫闻。但是,她们大多却回避甚至抵触以性别来作为考量坐标,在顾振清看来,文化差异使传统西方的女性主义在当代中国缺乏土壤,在当下社会语境当中,我觉得更多的女性会从人性角度来看待问题,再从女性角度看问题,开始关注第一性和普遍人性,把女性的第二性放在后面,中国的女性在各种观念激荡的时候,她们充分敏感地发现和发掘了自己的权利,重新考量她自己的义务和责任。雅昌艺术网也对这4位艺术家进行专访,从他们的生活经历与艺术创作中,建立观察中国艺术的样本之一。

 

林天苗

林天苗

 

林天苗工作室里十几个工人安静的工作,她们的工作极度复杂和细腻,每个人旁边都有一轴轴丝线,她们将一缕缕丝线梳理到根根分明,涂了胶后用镊子小心翼翼的粘在骨骼模具上,就这样时间累计,所有的物体都被丝线所缠绕。这就是林天苗从1995年到现在都在进行的与线相关的工作,直到现在她每天上午差不多九点起床,在十二点之前都会参与到手工制作中。

 

工作室其他角落中摆放着她各个时期的作品,包括之前的白色丝绸和棉线缠绕的女人体,也包括近两年的彩色丝线缠绕的骨骼系列的作品。在还未成型的作品中,看到最多的目前正在创作的,将日常工具例如钳子、锤子等与骨骼组成一个合体,再以线进行缠绕,她阐释说:“工具本身有一个固有的功能性、时间性、社会性和地域性,或者它的一个用途、功能,如果你改变它的用途,以前的功能就消失了。就和你的骨骼一样,你的骨骼不起任何作用的时候,它以前的功能就没了,当然把它们俩有意无意地,或下意识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新的功能产生了,新的意义也就产生了。”

 

平时若无特殊安排,林天苗都是比较规律的,上午在工作室忙碌,直到12点钟就已经很累了,下午零零散散地交代一些事情,做一些自己的工作,中间穿插着儿子的事情、邮件的事情等,让她很难松弛下来。对于这种紧张的忙碌,林天苗说是因为在准备今年9月份纽约的回顾展以及10下旬的纽约另一个画廊的个展:“等待这种大型展览等了很多年,现在是很累的状态,我并不喜欢这种状态,可是你要完成肯定有这种状态。”

 

回顾展将展出29件作品,其中一件作品中包含着15件小作品。作品包括从1994年的第一件《缠的扩散》开始直至2012年的新作。由于作品的制作过程繁琐,展览之前林天苗在时间上的压力特别大,即使新作展出一两件而已,如今的作品体量跟之前相比变小,但越小的东西越难做,越小的东西力量表达起来要求更精准。

 

林天苗《缠的扩散》 装置 1995年

林天苗《缠的扩散》 装置 1995年
 

近二十年,与线的缠绕

 

作品《缠的扩散》是林天苗的第一件艺术作品,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她的艺术中再也少不了“线”和“缠”。回顾1994年夏天,还生活在美国的林天苗和王功新夫妇回到国内,在向当时在做艺术的朋友公布了一个消息,将他们在北京四合院的家做成一种国内当时没有的概念“开放工作室”,这在国外并非是新概念,但在国内却很新奇,其实当时他们的想法是出于没有展览场地,林天苗说:“那时不像现在,798一万个画廊等着你,当时当代艺术属于地下艺术,是没有地方可以展,没有一个画廊、工作室、博物馆可以展。开放工作室也战战兢兢的,开两个小时马上就关了,不然警察就来了,大家为理想而聚在一起。昨天晚上王老师还发现十七、八年前的录像带,现在看自己当时那么年轻,当时在场所有人现在都在这个行业里,都算是‘腕儿’了。没有想到开放的当天,工作室里能聚集几百人。”

 

林天苗《缠的扩散》局部 装置 1995年

林天苗《缠的扩散》局部 装置 1995年

 

这次开放,意味着林天苗的第一件艺术作品面世,她取的名字是《缠的扩散》,她对这件作品的描述是:“一张用宣纸制成的白床上,中心部位插着20000 根针,针尖向上,每根针连接一根白线,白线的另一端系着乒乓球大小的白棉线球,它们被扩展开来。在枕头位置的下面放着电视屏幕,录制的影像是双手在制作白棉线球。”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林天苗开始与线互动,并且是极度复杂的手工劳动,直至现在,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对于材料的利用,林天苗并没有刻意的选择,但是对于线的可能性的挖掘却是她多年来一直的兴奋点所在。对于线的最初印象是她小时候,母亲总是用白棉线,也喜欢在姐妹中选择林天苗来缠线,所以她从小对于缠线这个印象格外深刻,这似乎让她有一种奇怪的、特殊的情感。于是林天苗在作品中将这种劳动发挥到了极致,并且不断挖掘缠线的新突破。

 

如果说母亲对于林天苗的艺术有很大影响的话,那做了母亲之后的林天苗同样有了很大变化,回国之后,林天苗有了孩子。一个女人往往在有了孩子之后对于工作和理想的期待更容易转换到孩子身上,而林天苗与其他母亲不同,她有了孩子之后却觉得:“我看来生孩子之前还想玩儿,还想探索,还在成长,我感觉生完孩子以后停止成长,就是停止了你觉得你自己还是孩子那种感觉,一下子成为了母亲这个感觉。把她的母性给调动起来,人家说‘母老虎’,大概是这个理由吧!她为了让孩子生存,把这个能量调动起来,很重要的能量,你的人生才真正的完整,这是我自己的体验,当然你会思考教育、会思考生存、会思考越来越多的问题。”这种思考让林天苗的能量稳定了很多,而且能够很坚强的把这种能量发挥出来,这让她开始在作品中更加深入的思考,并将有了孩子之后的心理变化反射在了艺术中,这个时期就是她开始缠日常生活用品的时候,那几年里她将家里所有的东西都用白棉线缠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会反射给她每一个阶段的情感、成长过程,孩子也会传递新的观念或被遗忘的知识给她,这让她很欣慰。

 

【相关阅读】

林天苗VS翁菱:我自己是最重要的

@东方艺术:艺术夫妻王功新与林天苗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