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邵雄:新媒体于我只是艺术创作的“措辞 2012-08-18 10:11:45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周正阳  点击:
作为第七届深圳雕塑展的子活动之一,“中国90年代艺术创作讲座系列:个体的叙述”于今年5月-8月,在深圳OCAT不间断举行。8月19日,录像艺术家、新媒体艺术家陈劭雄将以“复数的个体”为题,阐释当下艺术语境中的一个游离于“集体”与“个体”之间的特殊状态。

作为第七届深圳雕塑展的子活动之一,“中国90年代艺术创作讲座系列:个体的叙述”于今年5月-8月,在深圳OCAT不间断举行,邀请在新媒体艺术领域有所建树的艺术家分享其个体创作的心路历程和思考。8月19日,录像艺术家、新媒体艺术家陈劭雄将以“复数的个体”为题,阐释当下艺术语境中的一个游离于“集体”与“个体”之间的特殊状态。对这个边缘群体的研究、审视和思考,亦是对当代艺术生态格局的一次深度透视。

 

南方都市报:有人把“录像艺术”也归到新媒体艺术的行列之中,你如何评价当今“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状态?新媒体发展使不少传统领域的艺术家都陷入了身份焦虑和媒介焦虑之中,对此你如何看?

 

陈劭雄:我并不赞同新媒体艺术的提法。尤其是许多强调新媒体所谓“先进性”的艺术言论,它是在把艺术变成过分强调技术性、媒介性的东西。早期,我从事录像艺术创作的时候,我也并不把它当作一个“新媒体”来看待。我只是觉得,录像包含时间性、画面动态性的特征,与传统绘画艺术的“静止”、传统雕塑的“空间感”全然不同,录像独特的艺术语言正好能够充分表达我当时的艺术思考。新媒体于我而言,只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措辞”,就如同作家使用他们所擅长的语言系统那样……我对所谓“媒体决定论”的观点,是不愿苟同的。

 

南都:此次讲座中,你将以“复数的个体”为主题,对当下艺术界进行审视。这个既区别于“集体”又不同于“个体”的边缘概念,应当如何解读?

 

陈劭雄:在我们当下的社会结构中,似乎不是集体就是个体。“集体”是一个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概念,它强调以个体的牺牲、屈服和削弱来成全集体目标的一致性和共同性,这显然与艺术中强调“个体”的精神相悖。而艺术世界中所强调的“个体”有时候使交流变成一种设置,为了区别这种现象,在我长期的观念创作中发现了一个特殊的人群状态———“复数个体”。“复数个体”中每个人的思想和主张都是独立的,但他们又有某些特殊的共同点。

 

南都:如何给“复数个体”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它对当下艺术界有何隐喻?而在当下的艺术生态下,“复数个体”可以充当什么样的艺术角色?

 

陈劭雄:“复数个体”在当下社会语境中,是一个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群体。它重新回归到个体诉求之上。例如我今年在美国堪萨斯大学美术馆的项目,就是一种对“复数个体”这个概念的实践,合作的对象有该校的学生、当地的艺术家、占领华尔街的左派知识分子,这个项目甚至包括重新发现美术馆的收藏品的意义,如70年代女权艺术组织“游击队姑娘”、早期移民和印第安人的矛盾等等,很多艺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呼吁性、批判性的创作。这些“复数个体”,他们有相似的诉求和主张,但是每个人又有不同的个性和意愿,这就糅合成一种特殊的气场。

 

另外,在当下艺术世界生态中,也存在政治、权力、话语、利益的多重纠葛,这使得单纯从事艺术、不拉帮结派的独立个体显得有些孤单,而“复数个体”,通过合作、协调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立场,这在当下艺术界话语权争夺战中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他们有相似的诉求和主张,但是每个人又有不同的个性和意愿,这就糅合成一种特殊的气场。

 

 

【相关链接】:

 建构中国新媒体艺术价值判断和良性生态

 重要的是现场——新媒体艺术的文化逻辑

 

 

 


【编辑:王胤】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