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闹剧 拍卖公司参与恶意炒作 2012-08-21 13:38:31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点击:
自从去年自制“金缕玉衣”被顶级专家鉴定为天价,由此引爆古董市场惊天诈骗秘密之后,艺术品领域真假纷扰一直不断。近日,北京卫视的“天下收藏”节目,错把真品当“赝品”砸的争议,再次引发对这个行业诸多潜规则的反思。

 

“铁三角”利益捆绑?

 

对于为何要“砸”的问题,一些收藏专家认为,是该有一个底线,若连一个底线都没有的话,那就应该是利益所驱使。

 

一些人士质疑, “天下收藏”有另外的“铁三角”———王刚、甘学军、翟健民。

 

“砸了‘真品’,‘赝品’自然当道?我们也是听说,他们也是利益链牵在一起的,据说,这个节目是王刚、翟健民、甘学军三人承包了,他们在节目炒热的‘真品’,是否在甘学军的拍卖公司拍卖?如果是这样,真的很可怕,如果,一些地方博物馆有没有从他们手中买所谓的‘真品’呢?”一位收藏界人士对这样的说法半信半疑。

 

对此,甘学军与翟健民均表示,未参与投资,与节目只是“义务性”的嘉宾而已。

 

“天下收藏”栏目组制片人韩勇也告诉本报记者,该节目是北京自己制作的节目,并非外包节目。

 

“我连个赞助商的身份都没拿着,每次的车马费就500元。”甘学军对本报记者表示。

 

王刚是甘学军朋友,后者偶尔做嘉宾,算是帮朋友的忙,“当初参加就是因为这个节目立意好,作为拍卖公司的负责人加入其中,就是提醒人们,收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比中六合彩还难,甚至不如买股票。”

 

而翟健民也表示,拿的费用跟甘学军的差不多。

 

至于“真品”是否通过其拍卖公司拍卖,甘学军并未直接回答本报记者,他笑着说道:“你的这个提问,倒提醒了我可以做这生意,如果真品通过我们公司拍卖,我还真高兴,我们整日里找真品找不着,这多好。”

 

姚政表示,很多事情越辩越明,他希望首都博物馆先撤掉此展览,相关部门应对留下来“真品”的流向做调查,“可以的话,大家把他们所说的‘赝品’一件件拿上来,我们来个争辩。”

 

对于这个利益链是否成立,我们并没有证据去证明,但一些业界人士对此行业的看法,却值得我们思考。

 

一位收藏界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恶意炒作的拍卖公司一般与商家会演戏,通过专家的吹嘘鉴定,给文物定价,有可能价值1万元的东西可拍卖到300万元,甚至更高,将文物的价值炒到最大化。

 

“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我们不反对正常的炒作,但若通过电视媒体的宣传,通过砸碎别人、否定别人,从而提高自身价值的方式,我们是坚决反对的。”该人士表示。

 

有收藏界深喉表示,现在中国的收藏市场,95%的人用95%的钱,买了95%的赝品,背后多是拍卖公司知假卖假、利益集团联手做局、天价拍品层出不穷,“刚接你电话之前,就有一个企业家花了20多万元,找人看他的收藏,找到了我,全是赝品,连高仿都不是。”该人士表示。

 

该不该砸“赝品”

 

除了对真假的争议之外,对是否该砸赝品,业界也有不同看法。

 

“砸了太可惜。”匆匆开完会,姚政没怎么喘口气,就惋惜地说道。

 

事实上,对于“天下收藏”栏目,姚政等收藏专家虽没期期看,但看过的节目中,偶有对专家认为的“赝品”有所怀疑,但毕竟没见过实物,并不好说明问题,“但好的东西至少不应该砸,漂亮的图案、美的东西摆家里也行啊。”

 

2009年,在遵义的一次会议上,台湾的一位收藏家不解:为何大陆与台湾的收藏观念不同?无论是真的假的,不能砸,一个礼拜砸一两个,一年百八十个就砸掉了,一家电视台这样,十家电视台有多少个,这样砸下去,把中国民间收藏——也是中国文化给砸没了。

 

“我们不能说中国的民间收藏全部是真的,但至少有相当的一个比例是真的,即便有赝品,但我们改革开放才30年,文物艺术品收藏火热,也才这几年,仿造的可能有那么多吗?这位台湾收藏家的观点警醒了我们,砸不得啊。”姚政告诉本报记者,“虽然许多人质疑反对,但没有用啊,一个节目就砸了几年了。”

 

对此,甘学军则表示,“民间是有国宝,但不是遍地都是,若遍地都是,那还叫国宝吗?”甘学军长期在拍卖一线,他看到许多人因为文物赝品弄得倾家荡产。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尤其是拍卖行,真是赝品横行,吃亏上当的太多。

 

“鉴定文物,是需要资质的,即便有资质,谁赋予你砸的权利呢?100年之后,这些东西都是文物,都是艺术品,难道现在艺术品就是赝品吗?”姚政认为。

 


【编辑:江兵】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