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年:在山川写照中探奇 2012-09-05 16:28:0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薛永年 点击:
出生于上海崇明的丁观加先生,自1955年考入南京师院美术系并从学于傅抱石等名家以来,便同以南京为中心的江苏画坛结下了不解之缘,丁观加全力投入山水画创作是在1978年奉命组建镇江中国画院之后,此时他沿着师辈的成功之路迈开了新的一步。

丁观加

艺术家 丁观加

(一)

出生于上海崇明的丁观加先生,自1955年考入南京师院美术系并从学于傅抱石等名家以来,便同以南京为中心的江苏画坛结下了不解之缘。五六十年代的南京画坛,活跃着以傅抱石、亚明、钱松嵒、宋文治为代表的“新金陵八家”,他们以歌颂山河新貌的诗意写实画风刷新了传统山水画的面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派画家重笔墨尤重写生,主张“笔墨当随时代”,锐意于新题材的描写,每从时代变迁的角度挖掘自然景观的人文内涵和时代意蕴,凭着写生而来的“实境”挣脱了旧山水画空洞出世的八股式样,画革命圣地,画领袖诗词,画旧貌变新颜,画社会主义丰收田,为远离尘世的传统山水画注入了关乎世运民生的生机,也丰富了写景摹形的笔墨。上述师辈画家的艺术追求与绘画风尚,给予丁观加山水画以最初的影响。 

丁观加全力投入山水画创作是在1978年奉命组建镇江中国画院之后,此时他沿着师辈的成功之路迈开了新的一步。标志这关键一步的活动,是丁观加主持并倾力投入的《新四军征途》的写生与创作。在一年多的时间内,丁观加及其画友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沿着新四军的征程,踏遍江、浙、赣、皖、豫等六省七十余县市,行程逾万里,足迹所经之处,边感受,边采访,以写生带创作,在荒山、野岭、山溪、深壑、田野、茅舍、湖泊、芦荡等平凡的景色中去发掘不寻常的意义。可以看出,丁观加在这一活动中从题材的选择到起手于写生的方式都渊源于师辈,但取景的大处着眼与用墨的丰富深厚,已显示了他的承中之变,如果说《苏浙公学旧址》尚在浅淡中求层次,不乏亚明的俊逸,那么《罗霄烟云》、《丕岭飞雪》、《云岭落霭》和《夜过江阴要塞》,则在傅抱石的泼墨潇洒中融入了米芾云山的葱郁和黄宾虹墨法的沉郁松动,大有“墨团团里黑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之概。

我想,丁观加的这一变异虽导源于傅抱石的皴染,但悟入的契机却是“出于润州(镇江古称)城南”的米家墨法。米芾对山水画的变革,在于用前所未见的笔墨表现了镇江山景的烟雨微茫之美,他用董源“用笔甚草草,近视几不类物象,远望则景物粲然”的点线组合之法为参照,放大点线,打破其原有秩序,化入王洽泼墨,在模糊含蓄中再现了云山雨树的生动印象。对米家墨法的悟入,显然与丁观加1965年至1978年间在镇江博物馆专事书画研究有关。古法与大自然的对照,不仅使他弄清了米家墨法出于表现镇江云山的需要,也使他从清代京江派用墨的湿润浓厚中获得了师造化的启示。有了这样的悟解和启示,他才从彼时殊少有人理解的黄宾虹艺术中拿来墨法,在呈现“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整体意象和丰富层次上突破了江南画坛流行的明秀风格,形成了其艺术颖脱期朴野、深厚、邃密的风貌,引起了有识之士的瞩目。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