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让艺术慢下来 2012-09-11 14:12:43 来源:华商报 作者:王智炜 点击:
我们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对于工作的快节奏,我们已经逐渐适应,我们也从快节奏中获取了优厚的物质酬劳。但艺术和设计,却在这种高速运转的社会中苦苦挣扎和慢慢适应,也就是说,艺术还没有完全被快节奏征服。

唐卡

唐卡

我们生活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对于工作的快节奏,我们已经逐渐适应,我们也从快节奏中获取了优厚的物质酬劳。

艺术和设计,却在这种高速运转的社会中苦苦挣扎和慢慢适应,也就是说,艺术还没有完全被快节奏征服。

艺术,作为人类精神层面最为美好的成果,从人类诞生起就与人类一起成长,没有因为战争、贫穷以及灾难消失过,艺术本身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今天一线城市最活跃的当代艺术以它自身的产生速度以及消亡速度不断地更替着,当代艺术成为快节奏的典型。当代艺术本身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不得不对它的快速消亡进行思考。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崛起,让人津津乐道的当代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层出不穷,遗憾的是让人能捧在手里感叹5年,甚至10年的作品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在惊艳的一瞬间转瞬即逝,犹如烟花的短暂美妙。然而深埋博物馆中的艺术品让人每次看的时候都为之感动。几百年的、上千年的时间距离,让我们对这些艺术品没有任何距离感,反而每看一次,都被感动一次。这些感动让我们深深地思索着某些东西。

陕西的石刻艺术历史悠久,最为经典的莫过于汉唐时期在地下保留下来的棺椁雕刻艺术。其对于另外一个世界的想象力的发挥让人惊叹,赞叹之余让人流连其中,美妙的连理树,奇异的神奇异兽,画面构图极为巧妙。如此经典的艺术呈现不亚于国际大片幻想画面。

这些画面不是艺术大师塑造的,却是出自一生卑微的石刻工匠。是什么让他们有如此高超的幻想和艺术手法?答案是时间。时间积累、传说积累,以及创作手法和技巧的积累。画面里的形象沉淀了上百年没有变动,却在一个雕刻工匠手里稍加修饰,变得更美,再后来,成千上万的雕刻工匠在几百年的时间内“稍加修饰”就形成了我们现在叹为观止的艺术品了。这是一个慢的典型案例。

现代艺术中也有慢的案例,设计也是现代艺术的一个独特门类,设计是把艺术更具生活化的一个过程,日本有一个平面设计大师叫原研哉,他描述了一段等待自然赐予设计概念的故事:一个宾馆经理买下了一座长满竹子的七十多公顷的山,在别人看来是一个没有用的地方,这位经理在几位员工的帮助下解决了无从下手的竹林清理工作,用了七年时间,让这座空寂的竹海变成了良木天堂,然而在这七十多公顷的山上没有高大建筑,只零星分散着五座屋子,剩下来的工作就是等待,让时间以自然的节奏流过,与人工隔绝,不去努力和精心的做什么事,而是等着自然给予。有一天这些森林空间将温柔地摧毁我们乐此不疲的整个“度假胜地”的概念,而是赐予人间另外一个艺术天堂。

佛教艺术在我认为是对中国传统艺术保留较为完整的一个艺术门类。有段时间迷恋黑唐卡的稳重和深度,曾经跟我的一位做佛教艺术的老师描绘了一些黑唐卡,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师给我的四个字“降伏其心”。在绘画过程中,因为自己已经适应了社会快节奏,绘制过程让我痛苦不堪,因为要心无杂念,呼吸调整,然后才能将精力集中在画笔的一起一伏上,一幅画的绘画时间少则3个月,多则一年。在旁人看来这简直就是浪费生命,自己也有过怀疑,但是几年过去了,回头看看自己的工作成绩,让自己能记住的,留下了东西的,却是那段时间的“降伏其心”,用气息画成的几幅画。

日本曾经历过急速的经济扩张过程,现在他们珍惜时间的节奏以及自然的情结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把传统艺术传承和发展了下来,从而跨上艺术和设计的另外一个高度。而中国正在经历这个快节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我们期待的是那种慢节奏的自然艺术能被大家真正的认识和吸纳。这种慢节奏的艺术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艺术的更高层面。

 


【编辑:赵丹】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