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系毕业生如何与社会发生关系的思考 2012-09-24 11:32:31 来源:雅昌艺术网 点击:
当大学本科艺术学士学位毕业展成为像一年一度的乐坛颁奖一样,成为年度“例行公事”后,我们是否要思考艺术系毕业生如何与社会发生关系:毕竟乐坛颁奖典礼有固定的“粉丝”们热情捧场,艺术系毕业的毕业对于社会公众人士来说似乎都是一件无关痛痒的事。

当大学本科艺术学士学位毕业展成为像一年一度的乐坛颁奖一样,成为年度“例行公事”后,我们是否要思考艺术系毕业生如何与社会发生关系:毕竟乐坛颁奖典礼有固定的“粉丝”们热情捧场,然而艺术系毕业的毕业除了学生的家人、朋友及师生外,对于社会公众人士来说似乎都是一件无关痛痒的事。

但是这一定都是大众的错吗?不一定。反观学生的作品,似乎都沉浸在自己所打造的“乌托邦”中。正如香港艺评人黎明海对这些香港艺术毕业展的创作所提出的疑问一样:那不断被高举的“创新”仿佛是年轻一代独有的,尤其是对刚毕业离校准备独创江湖的准“艺术家”而言,“创新”一词就更别具意义。然而一届届毕业展过去了,单靠“创新”立足在香港或者国际艺坛的又有几人?这并不是对“创新”意念的否定,毕业生当然是艺术界内不容忽视的一股新力量。但是若“创新”是开端,那之后如何延续才是重点。如果只为“创新”而“创新”,这不是开端,而更像终结。

有业内人士指出,学生们惯于强调个人特色或个人性,倾向抒发内在感情。本来艺术作为一种内在表达方式用以抒发感情并无不妥,但问题在于学生们只停留在微观的层面上,内向自省却不愿对外连结。正如“我感到痛苦”,那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又该怎样告知观者这痛楚。这是值得从个人性与社会性之间取得平衡的讨论。除了创作意念的空白感之外,另一种重要元素“手艺”也是常被学生忽略的,从毕业展的作品上,可以看到不少毕业生在技巧上仍未达到应有的水平。

为什么要在开学之时提出这个问题?就是希望各位新近进入校门的莘莘学子,在四年的本科学习后,不要像“Splash”一样,仅仅溅起一点水花后,之后便归于平静。要抓住“出炉”一刻的所能给予的新鲜,也许要花上这四年的准备。也希望那些刚刚踏进“江湖”的毕业生们能一路走好,毕竟从学校或者科系所得到的学问和知识只是一把钥匙,以后的人生才刚刚“开学”呢。

在日前闭幕的“2012出炉艺术系毕业生联展”中,来自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及香港艺术学院学士课程的三十位应届毕业生,以他们各具风格的作品,展现出了新生代艺术思潮。

“2012出炉艺术系毕业生联展”中,出现了不少探讨人际关係的作品。而最基本的人际关係便来自家人之间。刘钧妍绘下了一家八口的肖像,以表达家庭关係的重要。来自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的刘钧妍,以询唤家人关係的温馨力量,获得是次展览的“杰出艺术新秀奖”。

父亲,一个多么熟悉又多么亲密的存在。生命中最好的那位老师,用言传身教,启迪我们深入思考、传授我们人生经验。每个人心目中的父亲,都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编辑:文凌佳】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