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种责任 2012-09-27 14:52:57 来源:艺术教育杂志社 点击:
埃尔文·范德林德作为“7+1”领域“文化与创意”讨论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他在艺术、创意与文化新思维与多个领域建立联系提出探讨,确立了“新思维”对艺术、教育、节能、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由四川省德阳市人民政府、北京国际交流协会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主办,国内外相关机构和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的“首届汉旺论坛——2012全球防灾、救灾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来自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与会代表共同倡议并支持建立“汉旺论坛”永久性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论坛凝聚了世界各国与中国政界领导及精英的共同愿景和责任,大家带着应对防灾、救灾和构思可持续发展美好未来的思考展开讨论。

论坛上,与会代表进行了对话,透过7(农业和食品、医疗与健康、教育与学习、科技、未来社区、社会团体、政府与政策)+1(文化和创意)个共同影响经济、环境和社会凝聚力的领域,倡导一种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埃尔文·范德林德作为“7+1”领域“文化与创意”讨论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他在艺术、创意与文化新思维与多个领域建立联系提出探讨,确立了“新思维”对艺术、教育、节能、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蒋彦婴,汉旺论坛“文化与创意”讨论小组讨论成员,倡导“新思维”美术教学,致力于实践美术教学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记者(以下简称“记”):两天的汉旺论坛中,来自世界各地、各领域专家学者在能源、环境保护、医学、农业、文化、艺术等领域进行了探讨,这更像是不同肤色的一家人坐在一起研究如何整合个体或共享资源,博取众长,就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问题进行讨论,如何调节现代社会的不平衡,使人类生活协调发展,是否可以这么理解?

埃尔文·范德林德(以下简称“林德”):“汉旺论坛”是定位于防灾、救灾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全球交流与合作,探索如何应对灾难,构建可持续发展美好未来,重塑人类道德文明为根本宗旨。论坛本身是一个非常创新的论坛,它把文化、科技、创业、社团等放到一起,这是不容易的。在过去的10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今天所讨论的每个学科都是独立的,文化就是文化,科技就是科技,我们现在缺乏一个整体的视角去看所有的学科。文化在现在看来似乎已经独立于其他学科,尤其是艺术,更多的时候会被人们与娱乐联系在一起,这其实是一种比较浅薄的看待艺术的想法,这在当今社会也不适用。汉旺论坛是集合一个“整体的视角”去看所有的学科,以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声音和智慧,让各国人民携起手来,珍爱地球、珍爱生命,促进造福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此次论坛的根本宗旨。

记: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期盼,同时这也赋予了人们更多的责任和使命感。但理论与实践结合,如何付之行动?请举一些例子说明。

林德:在汉旺论坛中,针对不同领域,即“7+1”领域对话,大家共同探讨,得出直接的行动计划。比如曾经谈到农业这个话题时,我提出,如果把有些农田和公园景观结合起来,人们就会更愿意想起乡村,乡村也就显得更好看,乡村的经济产业等相应地也会产生变化。因为我是一个艺术家,就会想到如何能够艺术地帮助人们改变对空间使用的想法,更好地利用所有的空间。

作为“7+1”这个讨论环节中负责文化与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员之一,我认为文化就相当于我们生活当中的一种价值观,艺术应该教育人民把自己的思想打开,应该用一种更加全球化、更加深远的视角看问题。我认为我的职责是向其他不同的几个区,比如农业、社区、社会团体解释文化艺术的重要性,告诉他们文化在不同领域的教育中,就是教人们如何把自己的思路打开。刚才提到的农业与艺术的关系,乍一听可能会让人觉得两者并不搭界,事实上,它们可以有一定的联系。现在有些地方的人们在用地方式上我认为不够和谐,有的农田分成一块一块的,他们没有考虑到某一地域原来的地形,没有考虑到中国的风水等,没有很好地把农田与艺术思维相结合,更有效地使用农田,并让它发挥其除了耕作之外的生活功用和经济价值。所以,作为艺术家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有能够治疗、治愈人们心里伤痛的能力,而艺术在这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无法忽略,也是无限大的。我们绝对不能轻视文化在各个领域的重要作用,因为文化表露出人类的表达需求,其要求创造出不受时间流逝影响的不朽作品。文化是对社会的定义,是社会最有可能的遗留物。文化包含了人类创造力的所有分支。传播文化,发展文化,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记:文化是一种责任,您认为一个艺术家的思维应该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看问题,也就是这次论坛所探讨的“新思维”的发生、发展对人类生活转变的意义,这正契合了论坛的倡导,即新思维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您怎么看这一关系的相互作用?

林德:现在在艺术思考中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一些事,就是开放思想。这就是一种新思维,用创造性的想法,去真正发掘,去思考人生,用更好的方式去面对人生。在过去的100年里,艺术起到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经发生了变化。科技进步开创了新的表达领域,全球互联网通讯网络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在如今加速交流的环境里,文化作为人类身份基础的深刻含义和核心价值受损。作为唯一真正的世界语言,文化在未来将扮演重要角色。因此,艺术家有责任站在一定高度上去看问题。比如把人的健康与艺术建立某种关系,我们就会想到如何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加和谐,这其实是全世界每个人的愿景。人类居住的生活环境优美了,就会促使人们身心更健康,人得病的几率就会更小,如此良性循环,艺术家的创造性就发挥了重大作用。所以我认为,在未来,艺术家发挥的作用应该是更大的,比现在的作用要大很多。其实,早在15世纪,中国画家的开放思想就表现得非常突出了。众所周知,15世纪有很多中国画画家不是专门的艺术家,他们往往是一些学者,这些学者善于思考自然,思考实事,然后能够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思考成果,为社会所用。虽然当时的社会情况与现在的社会现状不同,但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开放思想”总是需要人们看问题着眼于远景去思考,做长远打算,才能保证人类社会朝着我们希冀的目标前行。

记:蒋老师您好,作为欧洲的艺术家,林德的新思维是从西方发达国家人类思维角度来讲艺术思维的发展,如他说农田和公园结合……作为中国的艺术家,同时作为大学教师,您认为这些理念如果和我们的现实国情相结合是否现实?

蒋彦婴(简称“蒋”):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其发展轨迹一定有差异,但是人类共生的美好愿景都是一样的:如何实现人类生存发展与环境的平衡,实现世界人民与地球的和谐共生,这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努力。所以,作为当代的我们有责任开始第一步、第二步……汉旺论坛可谓是应运而生。此次论坛的主旨是防灾救灾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的探讨,而防灾救灾是针对灾难及灾后重建等问题的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就是对于我们未来生活的指引,这里面涵盖的问题比较多,有能源、社区、医疗等。汉旺论坛推出“7+1”模式就是“文化与创意”。文化与创意可以说是共融的平台,也是延续发展的一个动力,这也是“7+1”领域探讨点的与众不同之处。例如,农业在为人们提供生活基本保障后,应该展示出现的是更深层次的、更宽广的农业文化,我们能给后代留下的除了技术以外,也要有一种文化传承下去。所以,我同意林德的观点,这也是汉旺论坛所提出的一个未来的模式。汉旺论坛就是在把全世界的专家的力量汇集到论坛中进行国际合作,然后达成一个目标,这个蓝图是可以实现的,当然它一定会有一个过程。所以,在面对有些困难的时候,我们希望得到一种方法,可以使这个蓝图落实。我们希望通过努力,做出这样示范性的项目,向全世界展示这一理念。

记:从宏观角度看,理念决定着思考的维度,而从具体问题上,比如谈到艺术与教育的发展关系看,西方美术教育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就您接触到的中国美术教育来说,您认为有什么不同?

林德:现在要想给全球的艺术形式做一个分析不容易,现在有各式各样的变化。在西方艺术中,有很多人都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对某种问题的批判,当然西方也有传统的雕塑等艺术形式。中国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也有一些人在艺术作品中融入个人对某种问题的批评,中国也有自己的传统艺术,也有油画,所以中国也有不同的发展趋势,但是要总结出大方向的艺术区别不容易,艺术本身就是对社会的反映。现在全球发展可以说不平衡,所以现在艺术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在艺术教育中,比如美术教育,从教学层面上来说,我认为在教学生学画技巧之前要先让他们思考为什么想成为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想表达什么?画画创作的动力是什么?这就是在教学生谈画画技巧之前,要先跟他们讲哲学的教学理念,这很重要。哲学思维在一个人脑海中的效用是不可忽视的。如果缺乏哲学思维思考的人作画,即便看上去画的各种手法、技巧都非常娴熟,但还会让人感觉画作空洞,那就不是一幅好的美术作品。所以,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我认为哲学思维的灌输不能忽视。

记:蒋老师怎么看“哲学思维”在我们当前教学中的应用?

蒋:林德刚才在说的时候我就已经在想这个问题。我们现在面对的艺术教育有些过于技术化了。很多家长和孩子选择某个学科是为了以后的工作,所以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视某个专业为“最理想”的谋生手段角度去思考,使艺术的特质和艺术本身所具备的哲理学的东西对人的整体影响越来越弱,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所以,林德所讲的哲学思维的灌输我个人非常赞同,在上课前先给学生讲一些艺术的哲学、人生的哲学、社会的哲学等方面知识,是构建一个学生理性思考和锻炼逻辑思维的有效方式,而我们现在的有些教学仍然是模块式的,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我们现在的多数教学实践中还非常欠缺。然而这个现状若想通过某一两个老师改变是不容易的,这是一个需要广泛认知的事情,也要根据我们的教育情况做出相关计划,从全方位思考。

 

 

 


【编辑:刘建英】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