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冠科:冯梦波的“不太晚” 2012-09-27 16:53:3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唐冠科 点击:
冯梦波是位(电脑)狂热者。从九十年代初他购置第一台苹果(Macintosh)电脑和合成器开始,甚至更早,冯就倾心于高科技的各个领域。至今他依然对高科技的速度及功能的迅猛发展深表折服。

让·丁格利,Méta-Matic 6号,1959,丁格利博物馆,巴塞尔

纽约现代美术馆在1968年举行的重大展览《在机械时代末期所见的机器》向“作为创造者和摧毁者的机械驱动机致敬。”这些机器面临有生以来头一次危机: 它们的统治将被其它工具取代。”11四十年后在技术革命已成为历史时,冯梦波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虽然精通各个飞速发展的电子领域,现在却质疑“下一步是什么?”凭直觉,他借助《不太晚》回归到与历史悠久的书法和上个世纪中期抽象艺术相平行的表现方法。

在把《 雷神之锤3》和其它广为流行的电子游戏按照自己的意愿挪用后,冯在视觉上达到了一种接近抽象的纯粹境界。武器的局部和子弹的飞行线路暗示了这些视觉动态的起源。有趣的是,冯目前的这个阶段让人想起瓦西里·康定斯基创作初期时的具象尚未完全消失的状态和杰克逊·勃洛克艺术生涯晚期时的具象在画面里重现的状态。 康定斯基在1913年写道:“具象在我的画里逐渐溶解消失。1910的作品里都是这个效果。但具象不情愿也不会一下子彻底消失。。。换句话说,我自己还没达到可以彻底抽象的成熟境界。我还是需要具象的物体来牵线搭桥。如果我当初有能力,我早就创作出纯粹绘画来了。不过我已经明确我最终要达到纯粹绘画。”12勃洛克从1948年到1950年的泼彩画里已经完全看不到具象了,但1951年开始具象又重新浮现在他新的黑色油漆系列里。13

冯梦波,不太晚之Lshot0281,2012,布上混合媒介

《不太晚》在伦敦的V&A美术馆和北京中央美院美术馆展览的时候,冯尚未决定将这个影像作品发展到布面和纸上。《乱码:山水》和《西游记》的形式方法不能表达运动状态的特征。从千变万化的电子游戏的情节中选择孤立的瞬间片段转移到布面或纸上,冯得以通过手绘强调它们的独特之处,并且可以根据需要夸张或减弱画面的戏剧性。从总体上看,他为布面绘画节选的片段——电子游戏的定格画面——比起小型的纸上作品而言略显空旷,可容纳更多修饰润色。运用墨和白色颜料撰写的大型仿王献之的书法给画面空间增加了运动感。他把《雷神之锤》演变得已根本看不到原型,然后在某种程度上把这个电子游戏的分支个性化,使其可以与无数知名前辈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处。

冯梦波的题目《不太晚》颇有预言性。通过他最近在北京和纽约的展览去探索影像和绘画所开拓的多种新的可能性的确不太晚。

盐点,纽约, 2012年8月

《 Decode: Digital Design Sensations,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CAFA Museum, Beijing 》, 环球时报 英文版2010年11月9日, 13.53

《冯梦波:西游记》,沪申画廊,外滩三号,2010年, 第89页

《冯梦波:西游记》,沪申画廊,外滩三号,2010年, 第89页

又名《Q3A》或《Q3》, 《 雷神之锤3》是1999年由Id Software公司发行的多人射击游戏,音乐由Sonic Mayhem和Front Line Assembly制作。情节是几个超级武士参加一个在无止境角斗场的名为Vadrigars的比赛作为消遣。冯梦波用他自己的改编程序把这个游戏转换成《Q3》(1999),《Q4》(2002),《Q3D》(2002),《定制》(2004),《Q2008》(2008)和《不太晚》(2010-2012)。冯管这个游戏叫作他的“画布和笔”。

《The Art of Lumia - Thomas Wilfred》 http://www.gis.net/-scatt/clavilux/clavilux .html

《冯梦波:西游记》,沪申画廊,外滩三号,2010年, 第89页

引自Kirk Varnedoe和Pepe Karmel的《Jackson Pollock》,纽约现代美术馆, 1999年,第56页

参考Edward Allington的《梦幻机器》,Frieze杂志第66期,2002年4月。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是1812年Henri Maillardet发明的Automaton,现在收藏于费城的弗兰克林学院。这台机器可以用英文和法文写诗,还会画风景和船。

K. G. Pontus Hultén的 《The Machine As Seen At The End Of The Mechanical Age》, 纽约现代美术馆,1968年

Pontus Hultén的 《Jean Tinguely - Meta》, 1975年,第82页  

《Hultén》1968年,第6页

Wassily Kandinsky的克隆讲座,1913年,引自Vivian Endicott Barnett 《 Vassily Kandinsky A Colorful Life》, 1996年,第473页

“I’ve had a period of drawing on canvas in black – with some of my early images coming thru – think the non-objectivists will find them disturbing – and the kids who think it simple to splash a Pollock out.” 引自Kirk Varnedoe和Pepe Karmel的《Jackson Pollock》,纽约现代美术馆, 1999年,第63页

( 作者唐冠科 John Tancock,

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并获得艺术史硕士学位后进入美国费城博物馆,担任罗丹馆与当代艺术馆负责人。之后加入纽约苏富比拍卖行并担任印象派部门总监。现长期为前波画廊艺术总监。长期居住于纽约。)

 

 

【编辑:李洪雷】

上一页 1 2 3下一页
发表评论 | 复制链接 | 加入收藏 | 只看新闻图片 | 返回顶部
相关视频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