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国斌
当代艺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它的影响和辐射面也越来越广,当初是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特例,现在开始向内陆进军,南京、苏州、长沙、武汉等二线城市的发展越来越繁荣,甚至是处在西北边陲的新疆也开始举办当代艺术双年展,这预示着一种趋势,但艺术的影响与繁荣并不仅仅是靠展览或者活动来衡量的,更多的还是要看与之相关的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立,尤其是美术馆的建立,在这方面,长沙可以说是做得最好的,而这主要得益于一个人——谭国斌。
早年经商起家的谭国斌在有了原始积累之后,并没有继续商业之路,而是转向了收藏,1999年起从事艺术品收藏鉴赏到2005年设立谭国斌当代艺术美术馆,这是一个不小的跨越,在这过程中他经历了很多也有被骗的经历,但从事收藏就是如此,只有先交“学费”才能让自己记住那些深刻的教训,是收藏成就了今天的谭国斌也是因为收藏,让他踏进了当代艺术的领域,2003年谭国斌认识了艺术家李路明,并通过他的介绍在2004年结识了方力钧,在与艺术家之间不断的交流和学习中,谭国斌开启了他的当代艺术品收藏,从而使长沙这座内陆城市因为艺术而变得更加精彩。
结识艺术家方力钧之后的谭国斌,大量收藏当代艺术作品,特别是岳敏君、周春芽等艺术家早期的重要作品,为此他经常穿梭于各大拍卖行,在收藏了100多件以后他意识到,只是简单的收藏自己欣赏意义不大,好的东西要让大家分享,因此他就建立了一座2层共1300平米的谭国斌当代美术馆,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凭借自己的力量让大家关注湖南、关注长沙,以及达到教育公众的目的。美术馆定位是非赢利性质,因为当代部分的藏品全部不出售,目前策划的展览是谭国斌自己担任策展人,以后没有打算引入其他策展人。
推广当代艺术与教育结合是我所想见的
美术馆是一个宣传当代艺术很好的窗口,但还是不够的,由于长沙的地理位置,使得它的当代艺术根基不深厚,这就为当代艺术的传播和推广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在这样一个地方和条件,谭国斌如何将当代艺术与长沙这座城市进行对接他表示:“对接要有一个推广者,他可以是机构也可以是个人,各地美术院校固有的教授体系与自由艺术家是一定存在的,推广者要在这种人文基础上,做出筛选或整合并运用自身条件参与当代艺术大范围的融合,提速基础设施的完善过程是现阶段我所侧重的。”
2007年“艺术长沙”的举办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让当代艺术以轻松的方式进入到大众的视野中,成为长沙的一张文化名片和节日,让艺术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之中,还影响到了艺术教育之中:“平台的建立,互动的产生,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会很自然地作用到艺术教育当中,这种效果是覆盖艺术教育内外的,若有合适的契机与本地院校合作,扩大这么一种效果,自然是我所想见的。艺术长沙历经三届,影响日益增大,这是意料之中的。”文化事业的发展,不只是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推动的,它要汇聚大量的社会资源,当地政府看到谭国斌的努力和成果之后,也“给予行政上的支持,具体扶持也初现眉目。”至于是否会引入本地资本,他表示:“本地资本的注入或许将来会成为政府扶持外的适当补充。当然,二者的介入以不影响活动学术性质为前提。”
学术为先是办美术馆一直秉承的理念
第一届艺术长沙的举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展览,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学术理念的坚持,就如前面谭国斌所说,无论资本如何介入都要以学术为先,这是他一直秉持的理念,其实“第一届艺术长沙的举办,顾忌到学术的纯粹性当时回避了赞助资金的进入,而着力于政府职能部门行政上的支持,后续活动的举办也基本遵从这一原则。”不仅仅是在举办活动时遵循这一原则,美术馆的运作也遵循这一原则。
在谈到美术馆的未来的经营时,谭国斌表示:“艺术长沙的独立性、学术性是值得长期努力的。此过程中确保基本的运营模式不会有大的改变,继而争取细节上的完善。美术馆也将遵循逐步完善的当代美术史来运作,扩充馆藏、发挥承启。”
以藏养藏 对当代艺术进行系统化的收藏
谭国斌本人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将“艺术长沙”做成一个世界品牌,使自己的美术馆成为国际级知名机构,这是长远目标,至于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谭国斌表示在馆藏和面积方面,将增加藏品的数量和质量,但也面临现实问题,就是作为一个民营美术馆,同时有是非盈利的,在实际的生存发展中就会面临很多的问题,最大的一个就是资金,对此谭国斌早已有自己的规划:“争取政策的扶持是必要的,视乎扶持力度调整自筹资金的比重。我是以古董书画经营起家,以藏养藏、是目前经济运作形式。稳中求进地系统化的收藏当代艺术作品。”
2012年已经过半,距离下一届“艺术长沙”的举办也只有一年的时间了,在经历了“艺术火车”、“艺术包机”之后,不知道下一届“艺术长沙”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谭国斌推广当代艺术的决心和信心,这份信念会推动着他一直前行,直至“艺术长沙”、谭国斌当代艺术美术馆成为一个国际品牌。
【编辑:陈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