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谦:寻找心灵深处的需求 2012-09-29 15:15:23 来源:《收藏·拍卖》 作者:王歌 点击:
姚谦,台湾著名的写词人、制作人、音乐经理人,现今华语乐坛举足轻重的大师级词人。他与收藏有何联系呢?如果不是一次很偶然的巧合,今天之姚谦会兼作词人、音乐人、收藏家于一身?

姚谦,台湾著名的写词人、制作人、音乐经理人,现今华语乐坛举足轻重的大师级词人。他与收藏有何联系呢?如果不是一次很偶然的巧合,今天之姚谦会兼作词人、音乐人、收藏家于一身?

1.音乐人姚谦

1.音乐人姚谦

误撞收藏门:选择二十世纪油画

“那是1996年的时候,本来和朋友约好在一个书店见面,结果他迟到了。为打发我,说那里有一个拍卖公司(苏富比)正好在做拍卖预展。他知道我喜欢看艺术品,就推荐我去看。那个时候我完全没有艺术品收藏的概念,不知道艺术品居然是可以买回家的。预展看完的第二天,我就拍回了我的第一件藏品——一件台湾艺术家的作品。这件事给我很大的启发:原来艺术品是可以带回家的!不是概念上的那种只能在美术馆才能欣赏或者去艺术家的家里欣赏。当然我也清楚,很多画廊也有艺术品买卖,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画廊只做当代艺术家,帮他们推广,你愿意支持那些青年艺术家你就去买画。后我就常去画廊了解,也更多的接触拍卖是怎么回事。那次拍卖之后,我就会经常去画廊,了解艺术买卖以及拍卖是怎么回事。”
   
姚谦收藏起步的时候,恰逢一个很好的年代——大陆刚向台湾开放。他是第二代台湾人,祖籍在浙江。小时的美术教育仍然受到中国美术史的影响,而且他很愿意了解,觉得与自己是有关系的。在大陆他看到了20世纪的油画,觉得非常有意思。那个时候不管是大陆还是台湾,都对油画缺少研究。“以前对西画的理解都停留在印象派上,可是后来发觉,也许因为殖民、也许因为战争、也许因为其他原因,中国开始把西方的媒材带回自己的国家,所以我从那个时候就开始收藏。到了大陆,才发现原来徐悲鸿还有油画,以前只知道他画马。那个时候大家都不重视油画,只喜欢水墨,所以油画的价格是水墨的千分之一。另外一个契机就是,当时台湾的艺术品气氛刚刚兴起,很像前几年的中国内地,所以在台湾可以通过画廊买到20世纪初老艺术家的重要作品,但那个时候价格已经不菲。”于是姚谦选择20世纪中国以及亚洲西画作为自己的收藏定位。

姚谦早期的收藏一直追寻第一代寻求中西结合的艺术家的作品,像林风眠、吴作人、徐悲鸿、常玉、潘玉良等,以后还有程抱一、关紫兰、周碧初以及庞薰琹。那个时候画价都不贵。同时,姚谦开始关注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寻求这一地区开始受西画影响的第一代创作者的作品。在姚谦看来“非常有趣,因为从美术史来观察历史事件非常有趣,因为亚洲经济的兴起、艺术市场兴起,后来又发觉当代艺术也跟着兴起。”

大概是上世纪90年代时,姚谦初次接触到了一批年轻艺术家。“第一次看到他们就在圆明园特别辛苦地画画。当时他们的画鲜有人问津,也没有画廊代理。我并没有想到收藏,纯粹是支持,就是到今天为止我还是愿意!”姚谦还饶有兴致地光顾了嘉德为大学生举办的一个名为“大学时代”的展览,他意识到,新生代开始启动的时候,进行独立创作,是最需要支持的。那个时候他并没有想到建立自己的收藏体系,更没有投资的想法,只是强烈地感到整个当代艺术的兴起。在以后发生的一件事情让他始料不及:一段时间,开始做音乐和办演唱会,没有那么多现金。就有人劝他卖出刘小东的画。他不以为然:那画儿不值钱啊。然而别人报出的价格吓了他一跳!怎么可能?后来拍卖公司来跟他沟通,整整20倍的价钱卖掉了。“我都吓傻了,我都觉得我有一种骗钱的感觉!”姚谦不无幽默地说。在无心插柳下,当代艺术在恰当的时候帮了他大忙。

时至今日,姚谦还是会常常去艺术院校,看重一两件作品,觉得合适就买下,重不在收藏而是支持青年艺术家。有一次,是一个女孩在绢上创作的当代水墨,那脸的轮廓就是墨的深浅,感觉特别好,他就买了。隔了一年之后,有一天被别人告知说那个女孩要谢谢他。原来是那个女孩子看到了拍卖公司拍出了她的那张画,她感到高兴,就委托拍卖公司转达谢意。这更坚定了她要继续创作的决心。这样一个回馈,激励姚谦一直持续力捧新人,“我买的时候都不忌讳,如果是很知名的我就不买了,如果是学生我就不忌讳告诉他怎么样。有的时候媒体一宣传我收了谁的作品,可能有帮助宣传的作用,我觉得应该要支持。”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