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救救风光摄影! 2012-10-09 10:23:54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林路 点击:
大规模的、“集团性”的对一个风景点的“狂轰滥炸”,已经成为当下风光摄影的一种“痼疾”。其实每一位摄影者都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成群扎堆地拍摄风光究竟是否适合自己、适合自己所身处的时代?当年亚当斯的f/64小组也就那么几个成员,即便一起外出也不会蔚为壮观。

专业摄影师们在日出日落时分带着一帮子摄影爱好者选好了地点,在同一时间按下快门,结果还一起获了奖——图为被撤销获奖奖项的风光摄影作品。

多年前,我写过一篇《“清算”——风光摄影》引起了轩然大波——“清算”招来了骂声一片。直到今天,一份官方杂志还振振有词地说:风光摄影也曾遭受到无端的“鄙夷”。这可真的是从何说起?关键是当时更多的人是对我的这一观点产生了误读。所以当时我曾说,对风光摄影的“清算”,不是不要风光摄影,而正是需要对当前中国的风光摄影进行“深入研究”,“使其不断发展”。清算的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当时我就反复强调:我们并不需要这么多从唯美的意义上对风光的描述,面对同一个风景成群结队的三脚架上的照相机在同一个角度疯狂扫射,说得严重一点,耗费的是整个民族的精气,得来的却是毫无现实价值的唯美碎片。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还会因此造成对许许多多原本纯净美丽的自然状态的损害,造成无可挽回的人文与自然的破坏。

“清算”风光摄影的终极目的,在于对中国风光摄影畸形发展的“高烧不退”注入清凉剂,希望更多的人对风光摄影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认识,不要将太多的精力耗费于最终的失落之间。大规模的、“集团性”的对一个风景点的“狂轰滥炸”,已经成为当下风光摄影的一种“痼疾”。其实每一位摄影者都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成群扎堆地拍摄风光究竟是否适合自己、适合自己所身处的时代?当年亚当斯的f/64小组也就那么几个成员,即便一起外出也不会蔚为壮观。更何况如今我们奉为神明的那些顶尖之作,大多是亚当斯独自一人带着沉重的摄影器材,跋涉于荒山野岭之间的艰难成果。只有认认真真走自己的路,拍摄那些真正感动自己的风景,才可能最终感动他人。一窝蜂跟在别人后面,或者让人一窝蜂地跟在后面,充其量制造的只是商家们所乐于看到的经济效应,而非真正的艺术结晶。多少年前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如今在摄影界已经具体演变成“摄影搭台、经济唱戏”。那些吸引无数摄影者为求一巨奖而举办的风光摄影大赛,得益者正是地方的开发者和商家。一旦利益在手,他们或许就会抽身而去,留下的恰恰是对自然的“毁灭性”的灾难。尤其是我国现在的自然保护法还远不健全,最近引起轩然大波的怒江水电开发事件,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数十年前因亚当斯以及其他一些摄影家的摄影作品所带来的对美国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和保护,在当代急功近利的中国社会环境中,远只是镜花水月而已,这点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也希望组织者不要贪图一己之利,形成误导。

我从来就没有说过不要风光摄影,只是希望中国的风光摄影能够走上一个更为健康的轨道。也许最低的要求,就是希望一窝蜂去拍摄风光的摄影人中,会有一些明智者“全身而退”,少耗费一些无谓的财力和精力,选择更适合自己拍摄题材和表现能力的空间。比如可以拍摄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记录日新月异都市发展进程中可能失落的历史痕迹,让中国摄影走上更为全面多样化的发展轨道。关于风光摄影,这几年一直是敏感的话题,然而久而久之,却又成为一种新的审美疲劳。一些该说的话都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但是一些专家还是喋喋不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然而诸多言论的背后,却没有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创作风范为证,或者说拿出可以不被“清算”的风光摄影来说事。在前些日子的文章中,我就指出:甚至直至今日,“还有人拿出可以重复一万遍的风景,邀请专家召开研讨会”,简直到了荒唐透顶的地步。这里,撇开专业的风光摄影不说,就大众的风光摄影实践,再说一点看法。

不管说“风光摄影无罪”也好,还是高呼“风光摄影万岁”也罢,这是你的权利。但是作为专家,作为一个工作于更高层面的理论工作者,盲目地认为大众百姓拍拍风光,可以听之任之,甚至可以让摄影人以行万里路代替读万卷书,似乎有点不负责任了吧!这样一种以拍摄代替读书的荒谬做法,似乎比当年的“清算”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不是吗?中国风光摄影的“堕落”,其实真的和这样的导向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真正清醒的艺术家和理论工作者,绝不会如此盲目的。比如,前些日子《摄影之友》杂志采访著名艺术批评家栗宪庭,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吧。问:你是否关注大众的影像趋势?答:这是个好事,但我有一个经验,越是业余,就越受意识形态的束缚,受既成的东西影响深,反而不容易摆脱。比如他们拍摄犀利哥的时候,在一瞬间就会想到让镜头降低,这样就很像大片,大众容易受拍摄手法表面的影响。

引申来说,风光摄影何尝不是如此?专业摄影师们在日出日落时分带着一帮子摄影爱好者选好了地点,在同一时间按下快门,结果还一起获了奖。这是谁的责任?专家们的责任不可推卸!他们作为裁判,对这样的千篇一律听之任之,对这样的意识形态推波助澜,该不该负责任?如果专家本身就是这样的弱智,自身无法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那我也无话好说了。

栗宪庭还说:目前的大众摄影其实是“低门槛深走廊”。摄影的内涵是要表达自己,不要只把它当成一个好看的东西。

我们的风光摄影早已不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对极“左”思潮的反叛,用一点唯美和好看就够了。30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们的思维还只是停留在那样一个初级阶段呢?不管是专业摄影师还是业余摄影爱好者,如果还都停留在以拍摄代替读书的低级层面上,中国的风光摄影还有什么出路可言!

还好,如果阿Q一点想想,风光摄影“清算”了四年多,至今还被人念念不忘,这证明中国的风光摄影还有希望,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所以再次向专家们呼吁:请救救风光摄影!不要只为了自己的一时“风光”!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