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协会”何为 2012-10-09 14:24:01 来源:美术报 作者:王凯 点击:
中国美术发展史上,任何一个流派都是由具体的单个艺术家所组成,由此可见,由单个个体所汇集为的群体特征,是中国美术发展的根本。美协的工作性质与艺术家的创作一样,都是由个体行为所组成,是由个体行为作根本,也只有个体内心强大、认识宏观、效率优先,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机构的整体力量。

优秀的美术作品需要艺术家埋首画案,苦心经营;真正的艺术家不会频现于闹市中,更不是口号喊出来的;而协会的发展应以服务带发展,凝聚美术界整体的力量。

协会有体制内的,也势必存在体制外的,我并不认同部分艺术家过分强调体制内外割裂的思考方式。艺术创作是自由的,艺术家的思想也是自由的,绝非是刻意割裂某种联系就可以创作出好作品。上世纪80年代以来,前卫艺术以独特的发展思路进行发展,而至2005年前后,一批前卫艺术的代表画家的作品呈现出不俗的拍卖价格,再到这两年,前卫艺术再度势微,这其中不能排除的恰恰正是部分人以割裂为口号进行的炒作。本是具有自身价值与意义的创作,却因为一些恶意的企图而发展畸形,相信,这并非前卫艺术家真正想看到的。而从一定程度上,我们也能看出,随着80后艺术家在近年来的凸显,以及90后艺术家日渐活跃,体制与非体制的界线,在更为年轻一代的艺术家身上,已经变得日益模糊。年轻艺术家以创作水平和作品质量为根本,且更为纯净的艺术观念,势必会影响中国美术的主流发展方向。

中国美术发展史上,任何一个流派都是由具体的单个艺术家所组成,由此可见,由单个个体所汇集为的群体特征,才是中国美术发展的根本。前几年,有关于质疑美协等机构的观点,时常见诸报端,在我看来,美协的工作性质与艺术家的创作一样,都是由个体行为所组成,都是由个体行为作根本,也只有个体内心强大、认识宏观、效率优先,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机构的整体力量。协会的工作应该是以小见大的,包括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在内,具体到每一名工作人员的态度,是决定其影响力的关键因素。而谈到具体的机构,每一届领导班子的做事风格,也都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乃至服务效率。

这几年,中国美协的每个部门在服务中都在尝试改变。让我尤其深刻的是,涵盖了国、油、版、雕等20多个艺术门类的组联部,积极探索会员服务管理新路径,把一年一届的“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确定为加强会员队伍业务建设的一个重点,在加强会员队伍建设上取得新的进展,建设和完善了“美术作品送基层、美术写生带基层、美术设计用基层、美术文化种基层”的“四惠基层”方略,在提高送欢乐下基层的活动质量和社会效益上有了新的突破。

美协的组联工作是整个美协工作的一个中枢。如果政府的专项拨款是推动国家对美术的整体规划,而组联部则是通过与各地域内资本的合作,为美术家个体谋取机遇。2010年至2012年间,中国美协组联部采取多种形式组织美术家深入生活、写生采风,在抓创作、出人才、出精品的同时,组织美术家赴江西井冈山、瑞金、贵州遵义、甘肃会宁、湖南韶山、河北太行山、陕西延安、安塞、天津滨海新区、广西龙胜、三江、山西等地写生创作,把不同画种、不同艺术门类的中国美术家邀请到中国美协的活动中来。在具体的活动中,中国美协各部门的年轻的工作人员为美术家们忙前跑后,兢兢业业,而更多的合作机遇和事宜,也在这些活动中促成。而在这些活动中,但凡是有创作实力的美术工作者都会被邀请,既有熟悉的老面孔,也有年轻的新面孔,一批80后、90后的年轻艺术家也走出画室,老面孔与新面孔的面对面交流沟通,已经超越了美术学院内单纯的闭门造车,从而让年轻的艺术家更快地融入到中国美术的发展格局中。特别是年轻艺术家面临主题性创作认识相对薄弱的问题,与老一辈艺术家同行,无疑对年轻一代的成熟与历练大有裨益。一次深入的采风写生活动,周期相对较长,同吃同住同行,彼此间的距离被慢慢拉近,而在于美协工作人员的接触中,多的是真诚,少的是官气。

在当今的时代格局下,中国美协早已不是一家独大,同样是机构的还有画院、各种协会,此外还有大量民间的组织,都活跃在今天的美术生态之中。这对中国美协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恰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以组联部为代表的中国美协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把脉清晰,深入人心。

真正的中国美术发展格局,不需要占山为王或大量批发,也不需要缺少“含金量”的“乌纱帽”,而是要建立一种开放、包容的、肯于付出的机制与心态,需要一种更为民主、更为务实的作风,建立公正、理性的良好体制,奉献整个美术界。信息时代的今天,当代中国美术的成就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要辉煌,浮躁只不过是表象,艺术从来都是寂寞的事业,也从来都是需要默默付出,这些付出需要艺术家、也需要各个协会的工作人员共同的努力。 

 


【编辑:于睿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