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镜 十二生肖之一
摄影本来就是表答性相当强的一种艺术型态,我花了将近20年的时间来磨练摄影的技术和理念。现在,计算机给了摄影师更大的空间,就像中国人所说的如虎添翼一般,老虎本来就很强壮,一旦加上了翅膀,就有了无限的力量。以前的摄影技术是有局限的,但计算机科技给了摄影一对翅膀,让它无所不能。
——李小镜
记得1984年超级杯(Superbowl)美式足球冠军赛的中场休息时间,曾经播出过这样一支广告:一位身着红色运动裤的金发女子,双手举着大铁锤穿过一片灰茫的人群,冲到象征思想统治的巨大屏幕之前。在她用力甩出手中铁锤将屏幕砸毁的同时,一个低沉的声音缓缓说到:“1月24日,苹果计算机公司将推出麦金塔计算机(Macintosh),而届时你将会看见,为什么我们的1984,不会像是奥韦尔笔下的1984一样。”这支广告片,展现出了苹果计算机公司本身与众不同以及个人化的两大信念;更重要的是,它象征了一个新纪元的开端。麦金塔的Mac OS,是第一个成功运用图像接口(Graphic User Interface)的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这种仿效人类工作环境的设计(如桌面、档案夹、回收站等等),让使用者无须学习繁杂的程序语言或指令,就能够以鼠标点选的方式,快速地熟悉计算机的操作。麦金塔的操作系统,成功地掀开了计算机人性化操作模式的序幕,同时,更进一步地推动了计算机的普及与大众化。
麦金塔计算机人性化图像操作接口的便利,加上1985年的PageMaker、1987年的Illustrator和1990年的PhotoShop等等应用软件的相继问世,快速地改变了摄影、平面设计和印刷的流程,也培育出了新一代的数字图像艺术家。自此,艺术系科班出身的人,无需像早期数字艺术家一样苦修艰涩的程序语言,只要透过应用软件,就能够从事复杂、精准而且细腻的数字图像处理工作。在应用软件的加持之下,个人计算机摇身一变成为通往神秘世界的钥匙。将真假难辨、是非不分的一切光怪陆离,都从艺术家的想象世界中解放出来,在观众面前一一现形。在1990年代后半叶,这些艺术家以个人的艺术涵养为主、数字影像科技为辅,快速地将数字影像作品带入主流艺术的殿堂,掀起了一波数字艺术风潮。而旅美艺术家李小镜,就是这其中的翘楚。
李小镜的早期摄影作品
李小镜于1945年出生于四川重庆,1949年随着家人迁移赴台。1968年自文化大学美术系毕业之后,原本主修绘画的他,开始醉心于摄影以及电影。1970年赴美深造,进入费城艺术学院(Philadelphia College of Art)主修电影和摄影。1972年于该校取得硕士学位之后,投身当代艺术大前线 - 纽约。
原本期待能够在纽约从事摄影工作的李小镜,在初期的发展并不如预期,甚至曾经在餐厅打工。在1973年到1975年之间,李小镜担任纽约市场推广广告公司以及查理印刷公司的美术指导。经过了不懈怠的尝试和努力,1976年,李小镜终于开始以摄影顾问的身份,为纽约2010广告公司服务,正式挤入纽约竞争强烈的商业摄影圈。商业摄影对于光线、色彩以及构图的高度要求,锻炼出李小镜精致而且细腻的技巧和眼力。在短短的5年之内,李小镜多次获得国际性的摄影大奖,包括1976年美国美术设计协会的AIGA奖、1977年的ANDI奖、1981年的CEBA奖等等,成为商业摄影领域中引人注目的新星。
在1980年代初期,李小镜开始进一步挑战自己,尝试将摄影技巧运用在更具艺术性的创作之上。他一开始所选择的型态是报导摄影,因为在当时,李小镜认为纪录是摄影的使命,而摄影师,就是为历史做见证的最佳人选。从中国的古运河到云南的少数民族,李小镜在这个时期的报导摄影作品,以精致和纤细的美感著称,曾经多次在台湾、大陆及美国各地展出。更应邀在中央工艺美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纽约时装学院(F. I. T.)等等地方,举办摄影讲座。快速地成为少数能同时横跨商业及报导摄影,并在国际上受到尊崇与肯定的摄影家。
在原地打转的轮子,顶多在地上留个印,却无法向前迈进。如果我们观察李小镜艺术作品的发展,就会发现他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在达成之后,却丝毫不会因为满足当下的成就而停滞,而是继续对自己提出挑战和质疑,面对着未来大步前进。从1980年代后半期开始,李小镜凭着对摄影及光学的深刻了解,设计了一套特别的摄影装置,用来拍摄水果、昆虫和花卉等静物,潜心研究如何让摄影超越记录的功能性,成为具有强烈表现力的艺术媒材。在这个时期的作品之中,李小镜运用光学技巧将物体本身的色彩夸张化,超越真实的范畴而成为深具张力的视觉元素,透过互补色的并置所产生的冲突,引发一种煽动性的视觉经验。这一系列以色彩为主题的作品,在1990年代初期,为李小镜分别于纽约美华艺术协会、台北市立美术馆以及台北玄门艺术中心等地,赢得了个展的机会。也就在这个时候,总是不停寻找下一个突破点的李小镜,又发现了另一把开启他艺术生涯下一个阶段的钥匙 - 计算机。
李小镜的数字影像作品
1992年,李小镜买下了他个人的第一台麦金塔计算机Quadra 950,并且开始自修如何运用PhotoShop软件来从事数字影像制作(Digital Imaging)。在访谈之中,李小镜曾经不只一次表示这是他一生中所做过最重要的决定,因为数字影像所具有的弹性特质,将摄影从传统的角色和框架之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充满可塑性的自由媒材。
在接触数字影像科技之后,李小镜赫然发现许多在传统摄影中十分困难的技巧,在数字世界里却是轻而易举就能够达到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数字影像让艺术家掌有更完全而且绝对的主控权。除了整体色彩和光影的变化和调整,以及允许艺术家以近似绘画的方式来对图像做修饰之外,Photoshop软件所擅长的扭曲、复制和变形,将图像处理由一种技术性的工作提升到创作的层次。这种随心所欲,让李小镜终于有机会能够结合他在绘画与摄影两大领域的专才,充分发挥他在艺术创作上的眼界与企图。若由题材的转变,来观察李小镜从1992到2004年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它是一步步地由过去、现在而走到了未来。接下来我将把李小镜近11年来的数字影像作品,分为三个阶段来做介绍。
从文化传统中出发
李小镜在从事数字影像制作的初期,首先尝试的,便是由自己所熟悉的文化传统中汲取灵感。以人畜之间的生死轮回观念为轴心,创作了1993年的《十二生肖》系列(Manimals)、1994年的《审判》系列(Judgement)、1995年的《缘》系列(Fate)以及1996年的《108众生像》系列(108 Windows)。
尽管李小镜在这个阶段的作品,大多都以中国的传说或是神话故事为核心。但,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他以自己的文化背景为出发点,却并不仅止于插画式的诠释。以1994年的《审判》系列为例,从表象上来看,这一系列的作品,似乎是针对于中国传说中地狱景象的描绘,但,若是我们仔细的观察,又会发现许多细节上的无法吻合。当然没有人说地狱中的判官,不可以是妖艳的金发美女或是一身健美肌肉的黑人,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猪八戒、孙悟空和海龙王,都不是地狱传说中的人物,而且这些人物所穿着的,也绝对不是牛仔裤、苏格兰裙或是黑色紧身裤袜。民间善书之中对于地狱的描写十分普遍,但李小镜所创造出来的影像,与这些描述都有相当程度的差异。显而易见的,李小镜对于根据传说作出逼真而确切的描绘,丝毫不感兴趣。与其说李小镜利用计算机让神话中的想象人物现形,到不如说李小镜利用数字图像处理的魔力,从真实的人像摄影中“捏”出神话人物的韵味 。
原文译自 Digital Image Creation/ Hisaka Kojima 访问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