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尔夫:我为什么拍南京和科隆的骑车人 2012-10-30 13:36:55 来源:蜂鸟网 作者:徐彩虹 点击:
在2012德国科隆的photokina展会上,德国摄影师Ralf Baumgarten展出了他的中德摄影项目《骑自行车的人》,这组照片分别拍摄于中国南京和德国科隆,来自两个城市的骑车人在镜头下表露出各自不同的表情。

记者:对于想用报道摄影作品赚钱的读者,你有什么建议吗?
 

拉尔夫:这也是我想说的重点,专注、努力、系统地做好一个主题,然后展示给那些杂志社。

记者:你经常来中国吗?《Cyclists》(骑自行车的人)这个系列的想法从何而来,又是如何实施的。

拉尔夫:我曾经两次拜访中国,第一次是2011年9月,我到南京着手进行"Cyclists"拍摄项目,第二次是2012年3月,我受托参观了一些在中国的德国公司,例如西门子和费斯托。"Cyclists"这个摄影项目最早得益于德国文化机构“歌德学院”的赞助,我得到一次到中国旅游的机会,于是我决定到中国拍摄一些骑车人的肖像,然后在科隆也拍一些。我非常好奇地想验证两句老话的真伪:流行歌手Katie Melua描述的“北京有900万自行车”以及“德国是汽车的天堂”,因为我注意到一些报道说中国的一些大城市经常堵车,我也发现越来越多的德国家庭在周末将奔驰束之高阁,取而代之的是骑车出行。于是我带着一块大白布行走在两个城市街头,随身携带一台装有数码后背的哈苏相机,当有人骑车经过我身旁的时候,我就询问他是否能停下来,让我为他和他的车拍张合影。

记者:当你请求路人停下来拍照的时候,这两个城市的骑车人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拉尔夫:在南京拍摄的时候,我感觉我们就像一个流动的马戏团,当我们撑起大白条幅的时候,一些行人过来围观,还有一些街道上的小贩过来向我们兜售他们小商品。这两个城市的拍摄对象有一个不同之处令我感到惊讶,我们的中国“模特”的表现就好像他们在代表中国在世界的形象,这样的念头不会出现在科隆人的意识中。尽管现场有中国记者,他们也知道这是一个跨越中国和德国的艺术项目。

记者:为什么选择南京和科隆两个城市?

拉尔夫:因为这两个城市都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都位于本国最大的河流旁边,而且它们都不属于超大城市。

记者:在完成"Cyclists"项目后,你现在怎么看待那两句老话。

拉尔夫:在欧洲,骑车出行变成了一件很酷的事情,不过统计数据告诉我们现在仍然有太多的汽车。中国的城市发展非常迅速,空间安排的很紧凑,有太多的高层建筑和太多的居民,道路有被汽车压垮的趋势。很多中国人梦想着拥有自己的汽车,最不济是一辆摩托车,而不是一辆漂亮的自行车。但也许,这一切都会改变……

记者:在你的个人网站上,我发现你用照片讲述了许多关于手表和时间的故事,能否讲述一下你的创作心路。

拉尔夫:我的书 《12 Faces of Time》,是一本关于制表大师的书,诚如该书的副标题所言,我曾经接触过世界上最具天赋和技能的制表大师,我深深地被这些工坊里的不同氛围及大师们的人格魅力所打动, 我觉得我应该将这些记录下来,留给后世的人们。我的直觉告诉我应该这么做。制表是一项传统工艺,我希望50年以后好奇的人们还能看见:百达翡丽在工坊里的模样或是Volker Vyskocil的表盘是如何成型的。

记者:你的摄影项目“faces of  the Desert”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骆驼的表情非常富有感染力,你是怎么捕捉到这么精彩的表情?

拉尔夫:这些照片是在一个有着大约 3000头骆驼的农场拍摄的,我们用一台哈苏数码相机和一支80MM的定焦头进行户外拍摄。那些骆驼非常羞涩,她们时常快速而多方位地扭动着她们的长脖颈, 这就像是在拍运动摄影。其中一头骆驼甚至舔尝了我的草帽,幸好她们更喜欢胡萝卜,我们就投其所好。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可是个乳品农场,想象一下现场吧,众多的骆驼女士们发出沸反盈天的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记者:你经常用的器材有哪些?在拍摄前你会做哪些准备?

拉尔夫:通常我使用高端的佳能或者哈苏相机,还有飞思后背。我习惯于出国旅行之前阅读一些相关书籍或者从互联网上查找资料,这样我就可以挑选出合适的器材,将用不上的器材留在家里,你知道,乘飞行旅行总会受到行李重量的限制,这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所以我常常选择自驾游,这样我就可以带上一些移轴镜头和布朗闪灯。而每次乘飞机出行,我的闪光灯总会受到一些破损,碎掉一些玻璃。

记者:你欣赏的摄影大师有哪些?

拉尔夫:我喜欢一些经典的摄影大师,比如Walker Evans、Irving Penn, Richard Avedon, Henri Cartier-Bresson以及德国的August Sander,他的工作室就在我的隔壁。

记者:描述一下你的摄影风格?

拉尔夫:对我而言,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也许你应该去问我的客户和策展人。我想,一言以蔽之,不追求那些时髦的效果,而是清晰真实地呈现。我喜欢从看似平凡的世界中寻找到独特之处。

记者:对中国的当代摄影有了解吗?

拉尔夫:在北京的798,我看见了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作品,我非常有兴趣了解更多。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