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一个不懂得掩饰自己观点的收藏家 2012-11-02 11:29:13 来源:华夏收藏网 点击:
20年下来,草根之身的马未都与国家级的专家形成了文物鉴定的鼎足之势,观复博物馆也伴随着马未都的名气有了大踏步的发展。他有那么一点狂傲,他曾对外说“历史上著名的瓷器收藏家,古代是乾隆爷,近代就是我”;

20年下来,草根之身的马未都与国家级的专家形成了文物鉴定的鼎足之势,观复博物馆也伴随着马未都的名气有了大踏步的发展。他有那么一点狂傲,他曾对外说“历史上著名的瓷器收藏家,古代是乾隆爷,近代就是我”;“在文博界这么多年我没觉得碰上过什么对手”。这自信让人叹服。

在收藏中,冥想,痴迷……

马未都总是试图解释这种大境界的成因,于是整天整天地对着古陶瓷发呆。

一个细雨蒙蒙的早晨,一个老者披着蓑衣,孙子紧随其后,走进窑场。坐定,吸一口烟。他拾起笔,捧着素胎,沉静片刻,随即熟练地画上山水、花鸟、人物。画完,将胎翻转过来,表情依旧平和,淡泊地在胎底写上——‘大清乾隆年制’。问题在于,不光老者一人,几乎所有的古代窑工都这么清心寡欲。他们没有留下姓名,留下的是精神。

中国人审美的四层次

马未都对中国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把中国人的审美分为四层,第一层就是艳俗,第二层是含蓄,第三层是矫情,第四层就是非常态状态,也叫做病态。马未都认为,在过去,我们对文化都持强烈的批判态度,从太平天国到民国革命,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这100多年,对文化都是倾全国之力进行一种绞杀。

他说,看电影,看演出,都是很浅的文化,他不愿意把大量的时间沉溺于比较通俗的文化之中。“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夜宴》这些都是属于艳俗之美,这种艳俗之美最容易获得百姓的共鸣。”

他的观点很干脆直接,也不会掩饰。

在他眼里,唐诗宋词之美,只是含蓄的巅峰状态。一般大众内心接受的审美的高层次,到含蓄这一层就停止了。

对于文化,他就是这样的张扬,不加掩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他并不认为,他有责任去普及文化,他没有这样的使命感。他就是单纯的喜欢。

文物,人生

国宝马未都将自己一生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文物收藏上,在保护国宝级文物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马未都竞拍国宝粉彩霁蓝描金花卉大瓶的事件。在瀚海春季拍卖会瓷杂专场中,马未都以低于市场预期的2408万元的价钱竞拍下了此国宝,这件海外回流的国宝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编辑:江兵】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