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晖:质疑素描“基础”,确立色彩造型地位 2012-11-08 09:38:55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朱晖 点击:
素描过程是弱化色彩关系的过程,长期的素描训练使我们深深地陷入单色的造型中,虽然造型能力得到提高,却是以牺牲色彩为代价,扼杀了我们对色彩的灵感,素描的惯性思维,使我们很难摆脱在彩色画中因追求造型而呈现“单色”的窘境。

内容摘要:素描过程是弱化色彩关系的过程,长期的素描训练使我们深深地陷入单色的造型中,虽然造型能力得到提高,却是以牺牲色彩为代价,扼杀了我们对色彩的灵感,素描的惯性思维,使我们很难摆脱在彩色画中因追求造型而呈现“单色”的窘境。在先素描后色彩这种教学体系下所产生的作品风格是“素描色彩”,它“规范”了中国美术界的“现实主义色彩”的固有色——酱油色。把色彩从素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才能发掘人的色彩潜能。

一、素描“基础”质疑

素描从绘画诞生之初就开始了,是原始简单工具的产物。素描伴随着绘画一起成长,由简单到复杂,由主要是素描的方法走向色彩的表现。文艺复兴开始,素描趋于成熟,已经在线条的基础上使用明暗表现物体的立体感。随着美术院校的建立,素描基础训练也随之诞生,并普及到全世界的美术教育中。由于素描排除了色彩的直接表现,集中运用造型艺术的基础因素——比色彩更“基础”、更单一地去表现对象,所以它是造型艺术的“基础”。这种简单的推理似乎太过于简单,但是约定俗成的简单道理,笔者认为有必要考证它的合理性。

美术教育是先素描后色彩——先型后彩。在这种教学体系下所产生的作品风格,必然是素描加色彩,也就是达·芬奇或前苏联的“写实主义色彩”。“素描色彩”能达到一定的客观真实性,并具有“素描色彩”的典型性——酱油色。这种教学体系规范了我们的生产模式,形成巨大的模仿机器,专门生产所谓的“写实主义”。这种“写实主义”好处仅在于它服务于大众。在没有摄影之前所追求的目标,人眼的感觉是以“像”为标准。可是,摄影已诞生160多年,“写实主义”的眼睛却没有多大改变,难道我们的“写实主义”就是这样的吗?答案是否定的!

1839年摄影的诞生,宣告了绘画的“死亡”。在这种残酷的现实面前,绘画开辟了另一条道路。印象画派的诞生使绘画创出了一片新天地。它冲破了素描的束缚,走出画室写生,直接表现光色,注重对色彩关系的把握,使真正的“色彩”显现出来。从这一点来说,摄影的诞生促进了绘画的发展。因此,素描可以说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这种模仿生活、模仿自然、模仿眼睛看到的感觉,以“像”为标准的“绘画”,确实已经达到“绘画”的顶峰,在当时来说无疑是辉煌和正确的。但当摄影诞生了,再“像”也像不过摄影了,追求“像”的“绘画”还有意义吗?即使是有意义,还能把它当作我们美术界的主流,让其一枝独秀?可是,中国的“写实主义”者却无视这种“死亡”。

摄影发展神速,已经淘汰了几拨包括统治摄影界长达20年的“湿板时代”和连行内人都不熟悉的刚一露面就消失了的APS技术,现已进入数码时代。更迭之迅速,令人叫绝称快。可是,这部分“像”摄影的“绘画”,确实还“活着”,“写实主义”仍然是我们的主流,素描还是我们衡量色彩的标准——素描色彩。

素描的标准:造型、明暗、单色。长期以来美术界都有一个共识——素描好色彩一定好。这是一个悖论:⑴造型好不等于色彩好,因为有很多抽象彩色画,没有具体的型;⑵明暗好不等于色彩好,因为,素描的明暗法,只是用了色彩三大要素的色相、明度、纯度之一的明度,是单项的明度抽取和强化,是黑、白、灰的无色彩系列, 弱化了色彩的其他两项——色相和纯度。因此,不能证明其他两项和有彩系列;⑶单色好更不等于色彩好,单色是无彩,无彩不能证明有彩,更不能证明色彩好;⑷造型、明暗、单色都好也不等于色彩好,因为它不是色彩的标准,没有资格和权利来规范色彩。

长期的素描训练养成了一种用单色造型的习惯,这种惯性思维使我们在画色彩过程中不知不觉用单色造型,结果是用色彩画素描。素描只是用单色明暗法进行造型,使我们进入了一个误区——结实的造型掩盖了色彩的单一,素描关系取代了色彩关系,彩色画在素描的惯性思维作祟下,鬼使神差般地堕入素描造型的怪圈,养成了一种用单色造型的习惯,这种习惯形成惯性思维——在画色彩过程中不知不觉用单色造型,从而画出一幅单色造型好的“素描色彩”,便误认为“造型的好”就是“色彩的好”,这种错觉是“素描思维习惯”所造成的假象。不难理解,单色是无色彩,无色彩就是色彩的“死亡”,素描是色彩的“死亡”!

素描和色彩同是造型艺术的基础,都具有造型功能。只因素描产生在先,色彩产生在后;素描训练在先,色彩训练在后——先型后彩。素描先入为主,在造型上占有主导地位,却忘记了色彩也具有造型功能,而且是更具有合理性的造型功能。色彩训练是把色彩三要素的色相、明度、纯度完好无损地统一起来,可是素描却打破了这种平衡,强化了明度,弱化和忽视了其他两项——色相、纯度,导致画面只有明暗单色的素描关系,缺少了色相、纯度的色彩关系。本来素描应是色彩的一部分,一个要素——明度,素描却闹独立,强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造成了对色彩的侵害和剥离,破坏了色彩的平衡。同样是基础,却一个被强化,一个被抽取;一个闹独立,一个遭劫持,双方矛盾、对立,不能统一。

素描过程是弱化色彩的过程,是以牺牲色彩为代价的,毁掉了人对色彩的敏感和灵性。长期的素描训练,在单色无彩中生活,不知有多少孩子的色彩天赋被它所葬送,像一个吸力极大的“黑洞”,吞噬着我们对色彩的感觉。

综上所述,素描对色彩是一种伤害;素描不利于色彩技术的存在、延续、继承、发扬;素描对色彩没有益处,在素描“基础”上,不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人对色彩的潜在能量;素描不具有普遍意义。因此,素描没有资格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更不能作为考试标准,取消素描高考项目,势在必行。

二、确立色彩造型

色彩要想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和潜能,只有摆脱素描的束缚和羁绊,独立自主地进行表现和造型。抛弃素描,谁来担起造型训练之重任?笔者提议用“色彩造型”。用色彩造型,应该是可行的,顺理成章的。

(一)确立美术专业色彩造型科目考试

美术专业考试科目:色彩(色彩造型)

1.考试内容:静物、人物。

2.考试时间:静物和人物分两个时间段分别考试,各为3小时。

3.评分标准:①色彩造型能力。运用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按照色彩关系,将物体色彩的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物体色等,按对应位置关系准确画出物体的亮光、中间调、交接线、暗部色、反光色、投影色等,色彩关系准确,物体造型自然形成,形象立体,有空间感;②色彩感觉良好,色彩鲜艳亮丽,色彩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色彩感觉的敏锐程度;③艺术表现能力,想象力丰富合理。

需要注意的是:①在美术专业科目考试中,只是取消素描高考项目,强调了色彩科目考试中色彩的造型功能。色彩中就包括“色彩造型”的因素,不用特意提出“色彩造型”考试科目。色彩本身就有造型功能,随着素描高考项目的取消,素描基础训练必然要告别历史舞台,色彩将要替代素描造型的功能。因此,在色彩考试中不仅要看色彩的感觉,更要看色彩的造型能力。②在色彩造型的基础上,可以进行速写科目的考试,但不要规定使用的工具(铅笔或炭笔),还可以使用彩笔和油画棒。

(二) 确立美术专业“色彩造型”科目考试可行性分析

色彩造型试验:

1.试验对象:招收从来没有经过素描训练,致力于美术,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从学龄前到成人均可。

2.色彩造型训练:

①绘画对象:静物、人物、风景。

②色彩造型:运用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按照色彩关系,将物体色彩的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等,按对应位置关系准确画出物体的亮光、中间调、交接线、暗部色、反光色、投影色等,只要画出的色彩关系准确,物体的造型就自然形成。

③评画标准:色彩关系准确,形象立体,有空间感;对色彩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色彩感觉的敏锐程度、色彩关系的把握和艺术表现能力;色彩鲜艳亮丽,色彩想象力丰富合理。

3.时间:大致与素描训练的时间相同。

4.论证:组织专家对色彩造型训练、结果等,进行全方位的论证。

5.结论:色彩造型训练的结果与素描训练的结果,在时间相同的前提下,比较论证,看色彩造型训练的结果是否同样也能达到素描训练所要达到的造型目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可得出结论:色彩造型基础训练完全可以替代素描造型基础训练,那么,取消素描高考项目,确立色彩造型考试,势在必行。

“色彩造型”既训练了色彩,又完成了造型。让“儿童画”的色彩自然释放,而不要有人为的素描干扰——单色造型,色彩单项的明度抽取和强化,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童年对色彩的潜能和灵感,发掘人对色彩的巨大能量,强化人眼对色彩的感觉,增加对色彩的认识,提前完善对色彩的训练。这样按物体色彩的规律长期训练下去,笔者认为“色彩造型训练”一定会取得理想效果,获得双重丰收,既完成了色彩的训练,也完成了造型的训练,又避开了冗长繁琐不合理的素描训练,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通过理论和实践的验证,笔者认为素描对色彩是一种伤害;素描不利于色彩技术的存在、延续、继承、发扬;在素描“基础”上,不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人对色彩的潜在能量。那么,素描没有资格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美术基础教育和素描考核项目的改革势在必行!确立色彩造型高考项目和色彩训练的基础地位,色彩毕竟要从素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国人的色彩潜能就会极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色彩的春天毕竟会到来!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