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身份登记隐含权利寻租危险 2012-11-14 10:29:26 来源: 新浪收藏
中国艺术品市场没有统一的管理法规和明确的监管主体,加之相关规范、管理、监督较滞后,立法层次较低,制约了管理部门监督,使得艺术品市场上投机气氛浓厚,造假、售假、拍假、假拍乱象难以杜绝,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在今年的9月25日,北京市政协举行的2012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上,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关宇谈到,中国艺术品市场没有统一的管理法规和明确的监管主体,加之相关规范、管理、监督较滞后,立法层次较低,制约了管理部门监督,使得艺术品市场上投机气氛浓厚,造假、售假、拍假、假拍乱象难以杜绝,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她建议,推广当代艺术品实名登记制度,建立“当代艺术品数据库”,确保作品的唯一性、真实性、合法性。

11月9日,北京荣宝拍卖就建立艺术品实名登记制度进行了发表了一篇微博:“艺术品‘身份证登记’制度可否解决格调不高、赝品泛滥等问题?总经理刘尚勇认为,此制度的设置将是堵住部分在世艺术家精品重件假画进入市场的闸口……理应成为值得赞扬的文化市场服务措施。但在市场实践中,此举能为市场提供的艺术品清流与整个市场交易需求相比是极其微小的一部分。 理由如下:

(一)市场交易的大量艺术品是已过世艺术家的作品,由于需要进行艺术品‘身份证登记’的原创者缺位,几乎无法有效推行。

(二)市场上能够参与交易的在世艺术家及其作品多数是在此制度设置前就创作并进入市场的。且物权早已转移,即使原创者仍在世能否有效配合散落各处且物权不属于艺术家的作品完成登记也是难度极大,而限制这部分作品在市场上流通,是没有法理依据的。

(三)在此制度设置后创作的作品也不一定都是艺术商品,只有部分作品有上市要求成为此项制度服务对象。因此真正提供给市场的艺术‘清流’是极其微小的一部分,不足以支撑需求,因此‘热门艺术家’兴趣不高。

(四)登记手续的难易,收费标准的设定以及持证交易后的税务跟进也会给登记工作本身制造成一定的困难。加上未经登记的作品将丧失随时进入流通的资格,这一部分作品的利益也将抵触登记制度,权衡于各项有形与无形的登记成本,想说服当下市场热门的艺术家配合制度的实行也非易事。

(五)由于艺术品‘身份证登记’意味着登记证就是上市流通的许可证,许多有强烈交易愿望的非热门艺术家或许会蜂拥而来,毕竟中国有书画及其它手艺的人口不在少数,并且其中大多数人参与市场愿望强烈,考虑到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市场,此制度如何应付遍布全国的广大艺术家人群的服务需求也必须早做预案。

(六)如果艺术家们将其作品在付出了一定成本取得了入市许可证后(艺术品身份证登记),却被市场拒绝无法交易获利,这会对登记制度形成伤害,极可能最终被‘广大艺术家’及艺术品市场所诟病,执行者面临难以想象的多重困难。”

此微博一出,吸引了不少业内人士前来评论。刘尚勇:“交通大发展总有人先是想到设卡收费,三步一卡,五步一岗,结果是交而难通。为什么我们感到那里都在堵塞?辅助型服务工具是不能当万能型治理手段的。”季涛(微博):“合理并不一定可行!登记制度作为未来艺术市场的备案、标本、统计等能可以尝试,若作为市场准入手段和收费工具则不可取!”王凤海(微博):“市场的理应市场,行政强力干预的结果只能是多一个权租项目而已。”

新浪收藏电话联系了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总经理刘尚勇。他向我们介绍,这个制度与之前文化部曾实施的项目类似,是让艺术家将自己所创作的作品登记入库,所以并不会出现像网友提及的将赝品登入数据库的情况。艺术品“身份证登记”相当于市场准入证明,但是此项制度必然需要工作成本,所以在建立相应艺术档案的时候,付款成了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如何设定收费制度就成了问题。这个项目的想法很好,可并不成熟,且项目牵涉到各方的利益博弈,实施起来颇具难度。

相关链接

2006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并不容乐观,存在经纪人制度不完善、私人交易现象大量存在、制假、售假、拍假纠纷逐年上升、恶意炒作哄抬价格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严重损害艺术品市场信誉,也使很多愿意并准备投资艺术品产业的人望而却步,消减了投资、收藏的意愿。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启动艺术品行业登记认证数据库工程,将艺术品及其创作者的详细情况载入档案,作为确认艺术品真伪和价值的权威认证渠道。

但据今年2月20日中国文化报《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呼之欲出》一文,很多艺术品在登记之初就难辨真伪,而在艺术品登记之后又无法将其锁定,不仅不能解决防止偷梁换柱的问题,而且产生了是否被偷换的纠纷后又难认定。总之,由于各种原因,致使艺术品登记认证制度至今尚未被推广。

【相关阅读】

艺术品有了身份证

艺术品办“身份证”防赝品泛滥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